(八)生物育种产业。加强生物育种创新能力建设,加速先进技术和成果的引进,加快生物育种企业发展和产业基地建设,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促进生物育种产业健康发展。
1.水稻、玉米、大豆、花生、马铃薯等粮油菜品种生物育种。大力发掘抗逆、营养高效、品质优异的新材料、新基因,努力开发高光效、高肥效和高水分利用率的新品种和优质、专用新品种,全面提高粮油菜作物育种水平和能力。
2.猪、肉牛、奶牛、绒山羊等畜禽产品生物育种。加强优良品种引进,充分利用人工授精改良、杂交选育、应用胚胎移植技术等手段进行新品系和新品种培育,大力开发优质、高效和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3.海参、鲍鱼、虾夷扇贝、河蟹等水产品生物育种。改进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方法,应用生物学基因标记、功能基因复制及转移等现代分子育种技术,提高选育效率和良种化水平。
(九)高技术服务业。以城区为主战场,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打造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沈大沿线服务外包产业带和沿海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带,完善沈大沿线、沈营通海大道等五条现代物流服务产业带,建设以研发、设计、企业孵化为主要内容的重大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以沈阳、大连中心商务区为载体的总部经济聚集区,形成沈阳、大连两个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服务中心,建设铁岭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把辽宁建设成为高技术服务业大省。
1.物联网。大力开展物联网领域重大技术攻关,努力打造核心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系统集成、典型应用以及产业化的创新价值链,抢占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制高点,推进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工业监测、健康保健等领域的普及和应用。沈阳、大连要抢先发展物联网集聚区,形成物联网产业链,力争将两市建设成中国物联网的应用示范城市。
2.信息服务。重点鼓励发展互联网、物联网、传感技术服务、软件与系统集成、信息技术、数字与网络增值、电信、广电运营、电子商务等服务,促进各种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催生新型服务业态。
3.服务外包。重点鼓励发展承接国际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创意设计外包等。以全球服务外包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契机,大力实施服务外包品牌发展战略,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申请国际资质认证,鼓励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