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认真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各市(区)结合实际,确定了专项检查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工作。铜川市对冶金、建材、电力及部分非煤矿山涉尘严重,职业病多发的企业实施了重点监控,共检查企业68家,下达隐患整改指令书28份,当场整改隐患118条,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职业危害各项制度、操作规程及档案14家。宝鸡市针对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严重的非煤矿山、建材加工、金属加工、电子制造、化工等行业进行了重点监督检查,全市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37家。延安市召开了职业卫生健康工作恳谈会,督促28家重点监测单位,切实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榆林市对定边、靖边、横山、子洲、绥德等县及有关企业进行了重点督查,并针对企业存在问题,下达了整改指令书,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商洛市集中对矿山开采、石材加工、冶炼、建筑、水泥制造、化工等生产企业,特别是对产生粉尘和使用高毒物品的作业场所进行了检查,自查、检查企业共300余户,查出职业卫生隐患180条,下达限期整改指令35份,查处有违法行为的企业6家,责令停业整改的企业1家。
从这次专项监督检查的总体情况来看,全省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在不断加强,全社会职业病防治意识也在逐步增强,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职业卫生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省当前职业危害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一是职业病危害范围广,二是职业病患者总量大,三是职业病发病率高,四是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五是职业病带来的社会影响严重。
二、存在问题
此次全省职业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发现部分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用人单位责任不落实。一些用人单位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不足,对劳动者健康的重视不够,防治主体责任不落实,没有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一些企业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吝惜于职业病防治的投入,既没有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也没有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的制度。一般企业都不具备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的能力,也没有相应的监测制度和对从事有害作业劳动者的体检制度。
(二)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基础薄弱。一些地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职能划转交接工作进展缓慢,职责分工没有完全落实到位。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够完善,信息网络不健全,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严重缺乏。职业危害情况底数不清,基础数据缺乏,难以有效开展工作。全社会对职业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设施、设备简陋,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水平低,投入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