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工作要求
每个服务企业的科技人员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每年至少为企业解决1-2项以上的技术问题,各联席成员单位要关心帮助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按归口负责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相关报表汇总及工作总结。
七、工作分工
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是一项长期的行动,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各联席成员单位要明确分工,加强合作,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建立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能力和企业需求数据库
1. 充实完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能力共享数据库。在全市高校、科研单位、专业学会、行业协会等单位。进一步开展系统的科技服务能力调查工作,摸清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能力,开展研发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等创新平台的基本情况调查,建立以市内为主包括省内外、海外的科技人员和共享科技平台的数据库。2009年11月底前,全市确定50名服务企业的科技人员。(市科技局牵头,市教育局、科协等相关部门配合)
2. 围绕我市十大产业发展需要,确定重点服务的企业。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开展各类企业人才、技术需求和项目等情况调查摸底工作,深入了解征集企业需求,建立需求数据库。2009年11月底前,选定第一批30家服务的企业。(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科技局按职能分工负责,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配合)
(二)推动科技人员有效服务企业
1. 支持科技人员采用脱产、半脱产、定期、不定期等灵活方式服务企业。支持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参与企业的技术诊断辅导工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技术需求,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建立科技人员互聘制度,可兼任企业相应的技术职务,加快现有先进适用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在企业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通过3年的努力,推动百项科技成果在企业应用转化;鼓励企业的科技人员参与高校、科研单位的科研工作,加速培养企业技术研发人才。(市经贸委、教育局、科技局按职能分工负责)
2. 推动百名科技人员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坚持双向选择、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组织科技人员依托“6.18”和“院地合作”等平台开展各项对接活动,使项目成果对接延伸到产学研用各个环节,使科技人员有效融入技术创新体系。通过3年的努力,推动百名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帮助解决企业技术、经济、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科技局、教育局、科协按职能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