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创建女性创业创新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妇字号”名特优农副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农家乐俱乐部及基地、女经纪人协会、女子创业街等各类女性创业就业特色载体。在拓展“巾帼文明岗”创建领域的同时,通过创建特色型文明岗丰富创建内容,通过巾帼标兵评选促使女性人才成长。坚持资源共享、互助对接的原则,深化“巾帼示范村(社区)”创建,打造一批基层妇女工作亮点工程。与农办、旅游局等部门联合举办培训、评优、交流等活动,培育一大批具有女性特色的农家乐示范点。
三要探索城乡妇女互助对接机制。广泛开展岗村牵手、企村共建、岗岗结对、机关妇委会与村妇代会对接等各种活动,引导各类女性社团开展交流洽谈活动,在城乡各类女性基层组织之间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工作同促的发展格局。带动城乡各界妇女创业就业。通过开展座谈会、论坛、咨询会、三下乡活动等,发挥协调组织成员单位联络员、巾帼文明岗义务监督员、科技指导中心专家和各级创业就业导师的积极作用,大力培育“妇字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家乐、来料加工集聚点,构建社会化的妇女创业创新支持体系。
(二)推进女性参政议政。从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高度,充分认识促进女性人才成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联合有关部门加强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有利于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的支持性政策提供依据。通过举办各级各类女性素质培训班,引导各层次、各领域的妇女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积极推进女性人才库建设,重点加强党政机关女领导干部和女村官队伍建设,发挥各类女性专业协会的优势,树立和宣传女性人才先进典型,为女性人才的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环境。要联合组织部门举办局级女干部培训班和女干部联谊活动,加强调研和督查工作,推动实现党政机关女干部配备比例逐步提高。加强对女企业家协会等各类女性团体的指导和服务,引导她们参与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引擎”战略,在女性创业创新、参政议政中发挥引领和助推作用。
(三)提升女性身心健康素养。深化“母亲素养工程”,落实24学时的系统培训,扩大妇女教育培训受惠面,培训对象向农村母亲、外来母亲拓展。提升教学质量和理论层次,优化培训学校(点)的软硬件建设,组织力量进行课题调研。完善妇女教育培训体系,以宁波大学女子学院为依托,经常组织高层次讲座和报告会,发展心理咨询、婚姻家庭指导、家政服务等支撑性培训。加强对“全球通·知音心理咨询热线”的管理,提高心理咨询师的整体素质,为全市妇女儿童舒缓压力提供优质服务。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