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空港经济圈发展总体规划的通知

  (二)基础条件
  区域经济基础雄厚。萧山机场位于正蓬勃发展的环杭州湾产业带,航空服务范围辐射浙江全省,系浙江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区域。机场所在地杭州市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有望超过10000美元,城市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外商云集的义乌、绍兴等地专业市场和实力雄厚的大型开发区,每日均有大批货物通过萧山机场运往世界各地。浙江民营经济优势为空港经济圈发展提供了众多招商引资对象。
  机场实力日益增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中国民航“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大型枢纽机场和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2008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26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1万余吨,客、货吞吐量均在全国排名第8,机场规模在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东方、厦门等航空公司已将萧山机场作为重要区域发展基地。萧山机场已与香港机场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与其他国内外航空公司战略合作的日益深入,有助于空港更快地融入国际空运主要网络中。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将新建可起降A380飞机的跑道、国际航站楼和第二国内航站楼等重点项目,将增添机场自身实力。
  区位条件得天独厚。杭州是长三角南翼综合性物流枢纽中心,以“五线一枢纽”为重点的现代铁路网建设和区域高速公路网的完善,已形成到长三角各主要城市3小时交通圈。机场周边区域也将逐步形成由地铁、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组成的地面交通网络。萧山国际机场及其周边区域具备优越的交通条件、强有力的物流支撑网络和广阔的辐射腹地,兼具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发达的产业依托,是空港经济发展的理想之地。
  发展空间相对充裕。与“寸土寸金”的杭州主城区相比,萧山机场周边的大江东区域尚有不少土地可用于开发建设。特别是杭州市和萧山区提出建设开发大江东新城的战略决策并已开展实施,更为空港经济构筑崭新的发展平台,可充分利用机场周边大型开发区内具备空港经济发展条件的区块,积极培育空港经济功能,带动IT产业、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时间价值型产业在机场周边集聚,结合萧山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有利于打造临空产业集群。
  投资环境日趋优越。杭州作为浙江的科研、教育、文化中心,已确立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龙头”地位。以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等为代表的国内一流航空科教机构,为临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同时,杭州作为国际知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生态与人居环境在长三角地区首屈一指,优越的创业环境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具有极强吸引力。
  受区域背景、自身发展阶段及现有体制机制的局限,杭州空港经济圈发展也面临几个方面制约:一是面临上海虹桥、浦东两个国家级枢纽机场的强力竞争,苏南地区、宁波、义乌等地机场也可能对萧山机场的客、货流形成袭夺效应,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区域性交通设施建设也对机场腹地产生不确定影响;二是国际空港建设仍相对滞后,国际航线相对稀少,国际货运突破较难,机场规划、管理、人员素质等软环境建设亟待加强;三是空港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机场内部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增值服务比重不高,周边区域现有产业发展与空港关联度较小、对发展空港经济缺乏整体考虑;四是空港经济圈的建设涉及机场公司、各级政府以及周边开发区管委会,各类规划之间衔接、农保地的调整、大量资源要素和公用服务设施投入协调难度较大。

  二、总体发展思路
  (一)战略定位
  --长三角南翼的空港经济中心。抓住长三角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和CEPA实施的契机,推进萧山机场全面融入以浦东国际机场为轴、其他机场为辐的长三角区域航空网络,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临空经济,成为长三角南翼的空港经济中心。
  --浙江省临空产业发展集聚区。依托省域“空中第一门户”集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优势,着力培育以航空物流及运输业、航空商务、航空制造业、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四大主导产业为重点,以航空培训及技术服务、休闲旅游业、空港配套服务业以及临空型现代农业等产业为特色的新型产业体系,推进相关特色产业的优化升级,成为我省临空产业发展集聚区。
  --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战略纽带。结合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发展要求,发挥国际航空枢纽的垄断性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以空中“流量经济”为特色的城市经济发展新亮点,带动周边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构筑与国际资本交融、与跨国公司有效协作和吸纳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的战略新空间,成为集聚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力量的战略纽带。
  --国际化、生态化、现代化的空港新城。充分发挥空港经济圈核心区的独特区位优势,强化机场周边区域的空间资源重组与产业整合提升,以航空物流、临空制造、商务贸易、特色旅游、生态居住为主体功能,推进城市功能配套和生态建设,成为业态创新、功能领先的综合性、多功能、具有临空产业特色的都市化区域和国际化服务型生态新城。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协同发展
  空港经济圈开发要符合《环杭州湾产业发展规划》、《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和《杭州市大江东新城发展战略规划》的产业发展导向和城市布局的总体要求,促进空港经济圈成为都市经济圈发展的有效支撑。有效加强省、市、区、机场公司、大型开发区(度假区)之间相互沟通,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整合机场及周边区域的规划、土地、产业、服务和管理等资源。促进空港新城与沿江其它新城以及相关城市综合体的密切交互,推动区域联合开发、协同发展。
  2、坚持依托空港、圈层布局
  根据萧山机场周边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划,对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加以引导与控制,以圈层式和组团式相结合的空间结构组织机场周边地区的空港经济功能布局。通过高速公路、快速路和主干道构架多层次的道路网络,以机场为核心,结合现有城镇或交通干道组团式布置临空产业发展区块,逐步形成圈层扩散式空间结构。
  3、坚持特色开发、产业集聚
  根据空港经济圈发展特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关键产业领域,完善功能支撑平台,集中力量推进具有自身特色的临空产业开发,形成与长三角城市群重要空港集聚的差异化、互补化发展。带动周边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集群化组织、集聚化布局的发展态势,实现空港经济的重点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空产业密集区。
  4、坚持创新推动、互利共赢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