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群测群防网络建设任务
群测群防工作包括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地震灾情速报、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社区地震应急和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导等内容。按照工作需要建好“五大网络”。
(一)地震宏观异常测报网。每县区分别设立10-20个监测点,优先安排在郯庐断裂带沿线,地下水、动植物、电磁场等观测项目要齐全。各观测点分别配置1名地震宏观测报员。
地震宏观测报员的主要职责是:
1.地震宏观现象的观察与观测。地震宏观测报员应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认识其正常的变化规律,了解造成变化的因素;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简单观测并记录观测结果。
2.地震宏观异常的调查与核实。发现宏观异常后,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到现场询问有关人员,把握异常的真实性,必要时可以进行简单的测量、试验与分析;注意分析异常规模、出现的区域与时间等特征;宏观异常调查核实后,可进行异常的识别,是否与未来的地震有关,能否作为地震宏观异常。
3.地震宏观异常的上报。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经调查核实后,应及时填表上报;对突然出现的、规模较大的、情况严重的异常,应以最快速度上报地震部门。
(二)地震灾情速报网。建立市到村(居)的四级地震灾情速报网络,每村(居)最少明确1名人员,负责震后的灾情速报工作。
村(居)震后灾情速报员的主要职责是:
1.地震灾情的观察和估计。地震发生后,地震灾情速报员观察所处环境及附近的房屋、景物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并结合人体感觉,对照《中国地震烈度表》,粗略估计地震灾害程度,并将地震灾情的初步观察结果及时报告地震部门。
2.地震灾情的调查。在做出首次速报后,应尽快调查了解自己负责区域内人员的伤亡及分布等情况;建(构)筑物、重要设施设备的损毁情况;家庭财产损失,牲畜死伤情况;社会影响,包括群众情绪、生活秩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受影响情况等。
3.地震灾情的后续速报。将调查结果进行第二次速报,同时不断调查核实,并陆续上报,人员伤亡变化情况必须随时上报。
(三)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网。网络节点必须覆盖全市所有乡(镇)、村(居)和中小学校,每宣传点配备1名以上宣传员。
防震减灾宣传员的主要职责是:
1.积极做好平时宣传。内容包括我国及本地区地震环境与活动特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科普知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