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西宁市委办公厅、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4、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医疗卫生室达标,设施基本配套。

  6、农户按规划改造和新建住宅;砖木、砖混结构的住房比重在80%以上,建筑面积人均达到35平方米以上。农村住房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庭院绿化、美化、净化。

  二、生活宽裕的标准

  7、农村年人均纯收入名列本区前列,达到7000元以上。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农户控制在5%以内。

  8、恩格尔系数40%以下。

  三、乡风文明的标准

  9、精神文明建设领先,社会风气良好。村民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不断提高。达到市级“文明村”标准;“十星级文明户”家庭占总户数的90以上;“文明信用户”占总户数的80%以上。村民学校经常开展教育活动。

  10、建有集宣传教育、报刊图书阅读、广播电教、民间文化艺术展、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设施相对完备的宣传文化站,建有“三室两栏一校一所”,即图书阅览室、党员干部学习室(或电化教育室)、宣传文化活动室、村务公开栏、阅报栏、村民学校和文体活动场所,并有专(兼)职人员管理。

  11、扶持、发展民间特色文化,有业余群众文艺演出队,群众文艺演出经常化。培育发展一定数量的“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

  12、达到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全文明模范村”。村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普法、依法治理和治安调解组织健全并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全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村民犯罪率控制在1%o以下。

  13、各类基层组织健全,积极发挥作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达标。民族团结进步,宗教活动纳入依法管理轨道。

  14、幼有所教、少有所学、青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困有所济。

  四、村容整洁的标准

  15、村道路实现硬化,村庄道路硬化率达到100%。路网布局合理,交通便捷,村庄主干道两侧和文化活动场所周边进行绿化、美化、净化,多点亮化,管理规范。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

  16、治理“五乱”和“改五通”效果好(即道路乱占、粪土乱堆、麦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改圈、改厕、改厨、改水、改路;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95%以上农户通自来水,水质基本达标;建用卫生厕95%(有条件的建用水厕),有完备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17、提倡农户使用清洁能源(如电灶、天然气、沼气、太阳能等)。

  18、村容村貌整治效果好,公益设施完善率达95%。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五、管理民主的标准

  19、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巩固“五个好”党支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开展“三培双带”工作。党支部、村委会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强。基层组织健全,积极发挥作用。党员永葆先进性,争做想民、爱民、为民、富民、利民、安民的模范。

  20、村规民约和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完善,执行情况好,具体落实到位。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民满意率达80%以上。村“一事一议”制度规范、有序;新建立“五事”制度(即干部问事、村民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保证人民群众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到位。

  附件二 :
西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与试行标准
(适用市辖县试点村)

  西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新农民”进行,围绕“产业园区化、居民社区化、生产优势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农民知识化”的基本思路开展,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产业体系、政策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富裕和谐体系五大体系建设。试点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走在全市前列。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