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西宁市委办公厅、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坚持“服务产业,分级培训,分类施教,自主自愿,注重实效”的原则,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五)以产业化经营为切入点,发展新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以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为载体,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合作组织原则,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着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名优产品和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六)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核心,塑造农村新风貌

  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立足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重在建设、注重实际、多办实事,建设“三室两栏一校一所”,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向现代化转变。

  (七)以完善民主建设、民主管理为保障,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教育机制,强化对党员的农村政策、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技知识等学习培训,使党员成为理论学习的辅导员、党的政策宣传员、为民办实事的服务员、增收致富的信息员、建设新农村的指导员、建设和谐村镇的组织员。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健全和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新建立“五事”制度(干部问事、村民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用法治维护稳定。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创造农村和谐安康、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附件: 1、西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与试行标准

  2、西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区县试点村(镇)基本情况表

  3、西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时间安排

西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六年一月六日

  附件一:
西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与试行标准
(适用市区城郊试点村)

  西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新农民”进行,围绕“产业园区化、居民社区化、生产优势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农民知识化”的基本思路开展,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产业体系、政策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富裕和谐体系五大体系建设。试点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走在全市的前列。

  一、生产发展的标准

  1、新农村规划(经乡、区县、市批准)。科学合理规划新农村,按照“布局优化、建筑美化、道路硬化、环境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路灯亮化、文明和谐”的整体要求,突出特色,统一开发,配套建设,集约化使用土地,体现农村田园风光或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新风貌。

  2、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加快结构调整,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培植新产业,走高效农牧业之路,并形成农业产业化格局。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村集体经济有一定的固定收入,逐年增长。

  3、新增劳动力受教育程度12年以上,家庭主要劳动力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家中至少有一人从事二、三产业的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60%以上。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