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结构调整、兴绿富民,绿色产业提质增效能力显著增强。
1.果品产业持续发展,再创新高。实施了新品种引进、有机果品栽培、低效果园改造等果品改良工程,策划了十大果品主题公园建设、“百万市民观光采摘”特色旅游文化、“奥运推荐果品评选”等活动,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2008年全市果品产量达到9.1亿公斤,果品收入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创历史新高。全市果农户均果品收入达到7789.3元,同比增长12.6%。
2.花卉种苗蜂产业发展迅速。全市建设花卉生产智能化温室47万多平方米、节能日光温室160公顷、普通大棚27公顷。建成重点花卉示范乡镇7个、优势产业区3个。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北京展区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北京国际花卉物流港建设扎实推进,市场开发有序开展。全市优质特色种苗和乡土植物大量繁育,重点工程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90%以上。蜂产业快速发展,全市蜜蜂饲养量达20万群,蜂蜜总产量达到750万公斤,蜂产品加工总产值突破7亿元。
3.森林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郊野田园,享受自然风光,品味绿色文化,带动了郊区的经济发展,广大农民养山就业、兴绿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2008年新增了怀柔喇叭沟门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门头沟南石洋大峡谷和妙峰山两个市级森林公园,使全市森林公园总面积达到7.8万公顷,到郊区森林公园旅游人数达2000万人次。
4.林下经济种类增加,效益明显。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林地条件,确定了林菌、林禽、林药、林花、林桑、林草、林粮和林蔬等8种林下经济建设模式,完成示范点建设任务2000公顷,涉及农户9325户,带动就业人数4.2万人,户均增收8400元。
(四)坚持抓源治本、夯实基础,园林绿化综合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1.园林绿化法制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北京市绿化条例(草案)》修订通过市政府审议,已报市人大审议;《
北京市林业植物检疫办法(草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实施;《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损失补偿办法》草案进入正式审议阶段;《北京市实施〈风景名胜区条例〉办法》的立法调研工作正在深入进行。充分发挥规划设计在绿化美化建设中的龙头作用,编制完成《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已上报市政府;全市林地保护利用、公园事业发展、科技发展、郊野公园等园林绿化专项规划编制基本完成,第一批城市绿线已划定,即将向社会公布;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和养护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定了《园林绿化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地方标准,修订出台了绿地养护定额标准和绿地养护的长效监管机制。
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京发〔2008〕9号)。成立了北京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起市、区县林改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专题调研,制订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在13个郊区县确定了23个改革试点乡镇,为下一步林改工作全面推开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