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住房和城乡建设、教育、交通运输、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军人抚恤优待工作。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各自的军人抚恤优待责任和义务。
第二章 死亡抚恤
第七条 对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分别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病故证明书》(以下统称证明书)。证明书持证人为一名。证明书持证人由军人遗属协商确定,协商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发证机关;协商不成的,按照下列顺序核发:
(一)父母(抚养人);
(二)配偶;
(三)子女,有多个子女的,发给长子女;
(四)兄弟姐妹,有多个兄弟姐妹的,发给其中的长者。
证明书持证人确定后,发证机关不再更改持证人。
第八条 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一次性抚恤金由发放证明书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放。
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依照
《条例》规定对其遗属增发一次性抚恤金。
一次性抚恤金、增发的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及计发办法依照
《条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民政部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九条 一次性抚恤金按照下列顺序发给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
(一)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
(二)没有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十八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十八周岁但无生活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
同一顺序中的遗属领取一次性抚恤金的数额,由遗属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按照同一顺序遗属人数等额分配。
第十条 符合
《条例》规定条件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享受国家规定标准的定期抚恤金。定期抚恤金由遗属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