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申报单位所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弄虚作假,两年内不再受理该单位的项目申报。
五、其他事项
(一)市科技局将根据当年项目组织的重点和申报的情况(技术领域分布、项目数量、市科技发展战略等)对带动性大、覆盖性广、集成度高、示范性强的项目进行招投标或组织策划。
(二)承担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不按规定结题验收或申请延期,时间已超过项目验收时间6个月的,其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新的项目。
(三)本指南仅作为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的指引,不作为对项目申报单位的承诺。
附件1
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申报指南
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旨在围绕我市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针对我市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和面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关键技术进行原始性创新和前沿探索性研究,瞄准前沿,以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的突破为目标,加强技术储备,促进人才培养,推进我市优势学科建设。
一、应用基础研究计划优先支持原则:
(一)瞄准若干代表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我市具备相对优势的领域和学科,为进一步申报国家和省项目、提升我市应用基础研究水平而开展的工作;
(二)科学技术意义重大、应用前景明确,针对我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热点、难点、关键性科技问题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
(三)促进我市新兴技术发展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点,并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基础研究;
(四)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能促进我市新兴学科和优势学科发展、形成我市知识创新团队的应用基础研究。
(五)项目执行期内预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或进入发明专利实审的应用基础研究。
二、申报要求
(一)广州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请者必须是实际主持和从事申请项目研究工作的负责人,一般应具备副高级技术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申请者,应有两名高级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项目组成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应不低于30%。申请者所在单位、合作单位应对申请项目作实质性审查并签署意见,并提供相应研究条件,保证项目的正常开展。
(二)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实施时间为2-3年,一般每个项目资助强度10万元左右,原则上申请经费不超过20万元;
(三)2006年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报实行限项申报制 (具体申报限项数将通知有关主管部门);
三、重点支持方向和内容
(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主要支持能够使广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有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基础问题研究。重点支持5C融合技术、软件、智能计算、网络信息安全、宽带无线通信、微电子、光电子及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方法的研究。鼓励和支持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领域交叉的创新性研究。
1. 5C技术(Computer, Communication, Control, Consumer Electronics, Content)融合的数字化核心技术方法研究;
2. 面向组件、服务架构(SOA)、多媒体与动漫等共性软件应用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3. 智能人机接口、智能化终端、普通计算等智能计算关键技术研究;
4. 网络信息安全应用基础研究;
5.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制式及体系结构研究;
6. 电子信息新材料、元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应用基础研究;
7. 光学与光电子学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二) 材料科学与技术
主要支持具有创新性,特别是源头创新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应用基础问题研究。重点支持对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和服役性能有重要影响的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鼓励和支持与化工、能源、环境、医药、信息产业等交叉的新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
1.先进材料制备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
2.先进结构与功能材料的性能综合优化的研究;
3.先进材料在新领域应用的基础问题研究;
4.重要传统材料改性技术及高效、清洁生产的应用基础研究;
5.废弃材料资源化利用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
6.新材料体系的探索性研究。
(三) 先进制造技术
主要支持具有创新性、尤其是原始创新的先进制造技术若干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支持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产品创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支持我市制造业升级换代的先进设计方法和制造关键技术研究,支持机械制造中关键工艺与装备的应用基础研究。
1、 产品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2、 制造系统建模、优化与仿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3、 精密、超精密与微细加工的应用基础研究;
4、 关键零部件生产工艺与制造的共性技术研究;
5、 微电子、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制造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四) 生物技术
主要支持工业、海洋、医药和环境等领域的生物技术源头创新及其应用基础研究,获得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支持具有国内和地区资源优势,带有平台效应和生物技术领域原创性、前沿性研究。
1、 新型工业用酶筛选、制备和关键技术研究;
2、 重组蛋白新型表达系统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
3、 生物分析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
4、 环境污染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基础研究;
5、 微生物功能组及代谢活性物质研究。
(五) 医药
主要支持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生物技术药物和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中的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支持能够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分离、鉴定、作用机理以及药物新试剂研究。鼓励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医药工业的应用研究。
1、 药物新靶点、新合成方法、新作用机理和适应症研究;
2、 药物原料及中间体的关键技术研究;
3、 药物新剂型以及新型给药方式研究;
4、 药物新工艺、筛选、评价、标准化及安全性评价的关键技术和基础性理论研究;
5、 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关键技术研究;
6、 生物医学功能材料及生物医学工程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六) 医学
主要支持具有创新性,特别是源头创新的诊断、治疗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支持对常见重大疾病的发病与诊疗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1、恶性肿瘤分子标记物及肿瘤干细胞的应用基础研究;
2、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3、重大和突发性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乙肝、SARS、登革热、禽流感、结核病等)的应用基础研究;
4、器官移植血液安全、创伤救治的相关基础研究;
5、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精神疾病等重大、常见、多发病的应用基础研究;
6、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技术研究。
(七) 农业
主要支持在动植物育种、生物资源与农产品特性以及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支持能促进广州农业品种升级换代的育种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鼓励和支持应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生物质和农产品资源高效深度利用的基础性研究,鼓励和支持人兽共患病病原及发病规律的研究,支持围绕广州市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的基础研究。
1、 广州特色动植物抗性机理和育种新方法的研究;
2、 特色生物种质资源功能鉴评研究;
3、 重要动植物病虫害和人兽共患病的发生规律研究;
4、 动植物组织胚胎和基因工程技术研究;
5、 广州特色农产品基础成分和保鲜加工新方法的研究;
6、 农产品安全监控与检测新方法研究。
(八) 能源、城市与环境
以广州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主要支持具有一定的基础和重要发展前景的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支持与洁净能源、节能、城市建设与管理、减灾防灾与环境保护等问题相关的关键方法与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