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病虫监测及综合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统防统治”的原则,在作物病虫害发生初期,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坚决将病虫危害遏制在萌芽状态。一是要加大药剂拌种力度,大力推广三唑酮、戊唑醇拌种,全州麦类药剂拌种面积达到109万亩,药剂拌种面积达到90%以上。二是大力推广抗病品种,小麦推广高抗条锈病、白粉病品种,油菜推广抗菌核病、霜霉病品种,马铃薯推广抗晚疫病品种。三是加强小春病虫害的监测力度,搞好预测预报,抓好田间调查,制定防治策略和预案,联网互动,及时发布预报。四是选用低毒、低残留、无污染的农药应用于生产,尤其是鲜食蔬菜、豌蚕豆等作物,限制用药范围,掌握用药时期,使生产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
四、强化高产创建,突出辐射带动
高产创建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平台,是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关键举措。各县市要结合当地实际,按照“连片成线”的总体要求,分作物、分品种大力开展“422高产示范创建活动”(即:集中连片创建亩产400公斤小麦、200公斤油菜、2000公斤马铃薯鲜薯的示范片)。通过“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模式,辐射带动大面积生产。计划在全州建立35万亩小春粮油万亩高产示范片,其中麦类30万亩、油菜5万亩。同时,各县市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配套资金,大力开展技术服务,实现示范片优良品种、优良技术、优良品质和高产量、高效益的目标,辐射带动提高小春粮油作物单产水平。
五、建设产业基地,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
现代农业产业是通过现代科技、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组织起来的产业体系,各县市要认真贯彻《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和省农业厅《关于贯彻落实〈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快优势特色种植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狠抓目标任务落实,准确把握建设标准,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作物病虫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技支撑和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经营形式、农业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等机制创新,多方争取资金投入,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建好马铃薯、油菜和茶叶、蔬菜等产业的核心区、示范园区,着力打造特色农业强县,提高我州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我州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
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
要充分认识小春生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牢固树立“小春不小”的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是强化目标责任。实行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县市要把小春生产主要指标列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州政府将对各县市实行目标管理,与项目资金安排挂钩,对工作扎实、任务完成得好的予以支持,对工作不力、任务完成得差的不安排或少安排项目资金。
二是强化政策落实。要抓好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和小麦良种、油菜良种补贴和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试点等政策的宣传落实。中央新增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主要用于粮食、油料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新品种、轻简化集成技术试验示范展示及推广和高产创建等工作。
三是强化资金投入。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四川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纲要(2009-2012年)》(川府发〔2009〕26号)精神,切实加强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硬化预算约束,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支农资金的增量要重点向粮食生产特别是主产区倾斜,确保粮食生产投入稳步增长。
四是强化服务保障。搞好良种、化肥、农膜、农药、农机具的组织供应,抓好农资打假,严禁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进入市场,造成坑农害农。要重点做好小春马铃薯种薯的准备工作,帮助农户组织适宜品种,提高种植效益。另外,要搞好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狠抓“五良”配套,实行政技物结合配套服务。
五是强化示范带动。抓好30万亩麦类和5万亩油菜万亩高产示范片,做到各级领导有示范样板、农业部门有示范点,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促进各项措施在大面积上的落实,提高良种覆盖率和技术到位率,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