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今后几年我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任务相当繁重,要坚定信心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是一个老工业城市,也是一个二元结构突出的城市,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市委、市政府《通知》指出,今后几年,我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依然繁重。
一是劳动力供给总量不减,就业压力大。据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市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供给46万人,同期,每年自然减员腾岗19万,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岗位增长24万,共计43万,当年供求缺口为3万人,需要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和加大政策力度予以消化。同时,2005年底全市结存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078万人,仍处于高位,这部分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再就业难度加大。随着经济市场化、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贸易摩擦、汇率变动、宏观调控等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对就业产生影响。
二是历史遗留问题还需消化解决。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仍有部分未就业人员,今后几年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和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还需安置一定数量的职工,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有一些职工需要分流安置。部分困难企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依然存在,已实现再就业的有些还不稳定。三峡库区由于产业支撑力不强,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就业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三是新的就业矛盾逐步凸显。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问题进一步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速度加快,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继续做好工作。
四是劳动力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状况需要改变。一些地区和部分行业出现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亟待提高。
在看到形势严峻、任务繁重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有很多有利条件。
首先,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把就业再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事关我市发展大局的大事来抓,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和目标责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最重要的政治保证。
第二,我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将拉动就业不断增长。“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行业布局及经济组织形式逐步形成,这是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经济基础。
第三,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就业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对促进就业再就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贯彻落实好新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将会创造更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第四,在实践中形成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管理机制,创造的丰富经验,在全社会形成的关心支持就业再就业的社会氛围,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有诸多有利条件,我们要坚定信心,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精神,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实做好,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更大发展,不辜负广大群众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