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优质种源产业。重点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奶牛、肉牛育种项目和中高档花卉苗木、粮油种子、特色蔬菜瓜果种子种苗、食用菌种生产,扶持良种畜禽、良种水产育种,推进胚胎移植产业化。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按照区域化生产布局要求建立区域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推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6、加快走向农业市场化
促进农产品市场营销和交易平台建设。推进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继续举办和参加国际农业博览会等展览、展销会,加大农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高效率的农产品物流系统,促进农产品销售。
加大农业利用外资力度。要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力量,通过引进外资,提高上海农业现代化水平。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依据郊区农业资源多样化特点,发展旅游农业;利用城郊结合部楔型农业布局,发展市民参与性的体验农业;结合各具风貌特色的古镇、田园乡村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农家乐”等休闲农业。
三、加强农业管理能力
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强化规划管理、法制管理、市场管理和环境管理,提高政府监管能力。
1、加强宏观管理。加强农业经济运行分析,研究和借鉴国外农业,完善农业政策体系。在上海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础上,根据农业各产业的现状、特点和发展方向,认真编制基本粮田、设施蔬菜基地、水产基地、畜禽基地和农业设施装备等各项专项规划。
2、加强法制管理。抓紧起草和修订有关农业法规、规章,搞好农业行政许可项目集中受理工作,开展“三农”政策法规宣传,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加强涉农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确保涉农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3、加强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大力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强化进入本市畜禽及其产品的监督,重点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和监测以及食用农产品安全检测。加强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的市场管理,鼓励高效低毒安全农药的使用,推广防虫网、杀虫灯等物理安全防治设备,建立植保统防队伍体系。
4、加强动植物防疫管理。加强畜禽、水产品疫病的防疫、检疫和农作物病虫害的检疫,建立疫病与病虫害预警控制体系,加强农业有害生物与外来物种的预警控制。实施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无害化处理,建设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物质储备和应急处理能力,推进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隔离留验场、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