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2006年部门预算编制要点的通知
(2005年9月22日)
2006年是实施上海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2006年市农委部门预算要在前几年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上海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推进“三个集中”的要求,正确处理发展战略与阶段性目标的关系,保持公共财政投入取向的延续性、集聚性、有效性,为上海农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上海农村率先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2006年市农委部门预算着重从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农业产业水平,加强农业管理能力,完善农民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思考编制。同时,要研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业投资,发挥公共财政的放大效应;要研究对农业的财政补贴方式,提高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益;要研究农业服务平台的运行方式,完善公共财政的运行机制。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要从销地城市增强农业发展的责任感的高度,充分认识稳定和保持郊区粮食和蔬菜生产的重要性,要从保障城市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稳定和保持郊区一定的副食品生产能力的重要性,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
1、稳定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方式改革,实施水稻种植补贴、水稻良种补贴、粳谷收购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柴油补贴等政策。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农田地力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灾能力。加快实施100万亩粮田设施建设和1000公顷菜田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加快建设和巩固一批支持城市“菜篮子”的设施农业基地。启动建设崇明岛生态农业基地。启动建设一批具有城郊特色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
二、提升农业产业水平
继续加快本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从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向功能结构、组织结构、投资结构调整转变,提升上海农业现代化水平。
1、创新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大力引导和扶持从事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生产的农民、农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组建的各种形式的紧密型、半紧密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