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物流网络规划重点
物流网络是发展物流的基础条件。规划建设好物流网络,对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具有重要作用。物流网络建设,应依托全省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的资源优势,整合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加投入,努力构建全省立体化、网络化、现代化的物流网络。
(一)加快青岛、烟台、日照三大港口建设。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烟台港为两翼,以半岛港口群为基础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打造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包括龙口港)3个亿吨大港,建设大型集装箱、矿石、煤炭和原油四大运输系统。到2010年,沿海港口吞吐量实现6.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350万标箱,均比2004年翻一番。青岛港重点发展集装箱、矿石、原油、煤炭等大宗散货中转运输,加快区港联动建设,到“十一五”末建设成为国际中转枢纽港、中国北方航运中心。烟台港重点发展矿石、煤炭、原油、集装箱、杂货等大宗散货中转运输,到“十一五”末建设成为环渤海区域性物流枢纽港口。日照港重点发展煤炭、矿石、原油、化工等大宗散货中转运输,到“十一五”末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枢纽港口。
(二)公路建设。高速公路突破5000公里,改造提升国道、省道,扶持农村公路建设,在全省建成干线、支线相连,货畅其流的公路运输网络。搞好通往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公路建设,提高集疏运速度。搞好城市快速运输网络建设。加强与火车站、港口、机场的运输衔接,大力发展货物多式联运。
(三)铁路建设。以加强沿海港口疏港能力和煤炭运输能力建设为中心,突出抓好大能力、大容量铁路通道建设。重点建设邯济铁路复线、京九铁路与菏兖日铁路电气化、德州至烟台铁路、青岛至荣成城际铁路、黄岛至日照等铁路。整合货运资源,在港口车站、大城市车站及集疏运中心车站,逐步建成物流中心。加强与港口、公路的衔接,搞好多式联运,提高货物流通速度。
(四)航空运输。机场和航空公司应加大营销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制定灵活的运价政策,增加航线航班,吸引更多货源,提高航空货运占全省综合货物运输的比重。完善济南、青岛机场配套设施,提高航空货运能力和集疏运速度,逐步建设成为国家和华东地区的区域性枢纽机场。潍坊机场应利用中国邮政确定潍坊为航空邮件交换中心和全省邮件转运中心的机遇,增加航空货源,逐步发展成为航空邮件快递物流中心。烟台机场应利用好日本、韩国航线,扩大货运包机业务。
(五)多式联运。在各种运输方式建设完善的基础上,提倡各种运输方式加强衔接配合,重点做好铁路与公路、港口与铁路及公路的衔接,避免货物压港压站,提高货物流通速度。应充分利用国家规划的青岛至郑州多式联运线路,发挥潍坊、淄博、济南、济宁等场站的作用,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以济南、青岛、烟台机场为节点,发展高时效、高附加值货物的多式联运业务。
六、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充分认识信息化对物流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做好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以及政府与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实现货运物流网、车辆信息网、商贸流通网互联互通,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逐步建成开放式的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一)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提供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综合物流信息收集、存储、处理与传递的中心,是物流信息网络的神经中枢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应以市、行业、大企业集团的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加快整合信息网络资源为重点,逐步扩大信息平台的信息量和用户群,向全省性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过渡。在此基础上实现与银行、保险、税务、工商、海关等信息系统联网,建成电子商务平台系统,推动物流活动中财务结算等的电子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