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教育厅关于2008年度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情况的通报》的通知

  二、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机制和基本做法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方针,要求我们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中的根本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各市(区)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一是强化考核,责任到人。完善和落实德育工作年度目标责任任务,督促检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完善制度,确保落实。认真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年报制度。通过年报制度,加强中小学校德育常规、活动常规、学生工作常规、班主任工作常规等德育工作常规制度建设,逐步实现中小学校日常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年报制度,使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做到长计划、短安排,远期有目标、近期有计划、活动有措施、阶段有总结。通过年报制度,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校本研训制度。三是典型引路,以点带面。2008年,通过向全国和全省集中树立和推广泾阳县“四德教育”、宁陕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活动和咸阳市校园文化建设、汉中市中小学德育常规工作的典型和工作经验以及重点支持吴起、平利教育发展项目的探索和实践,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涵,拓宽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水平,全面推动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四是找准载体,创建品牌。2008年以“三讲两实践”、“四德教育”、“博物馆教育”、“中小学生科技节”、“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全省中小学生书信文化活动”、“迎奥运、促和谐”读书教育活动、“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全省青少年“改革开放三十年”读书教育活动、“看巨变、迎奥运,童心放飞新希望”、“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海洋知识竞赛”系列教育活动等为德育工作有效载体,通过系列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全面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涵和形式,创建具有陕西特色的中小学德育品牌,受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五是表彰先进,评优树模。通过评选表彰全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不断推出德育工作的先进典型,不断树立新的学习和赶超的旗帜、标杆和榜样,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榜样的激励和推动作用,有力地推进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从2008年各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年报情况看,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目前主要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认识不够,“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尚未全面落实。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由于长期受旧的教育思想束缚,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根深蒂固,政府给学校下达“高考”“中考”等升学指标的现象依旧存在。以分数论英雄,以升学看成败等“应试教育”评价方式,仍然是家长、社会包括政府领导对学校、对学生评价的主流,致使一些领导同志缺乏德育工作热情,学校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德育工作在一些学校没有真正摆在应有的首要位置。二是市、县德育工作经费短缺,很多活动无法开展。除省教育厅每年设立100万元中小学德育专项经费外,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由于受经费条件的限制,无法提供德育工作专项资金,致使德育科研、队伍培训、德育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各种德育主题活动等难以有效开展。三是德育工作还缺乏有效地督导和评估激励机制。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未能建立起科学、完整、操作性强的德育工作考核、评价和激励措施。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包括中小学校对德育工作的评估、督导和学生思想道德的评价缺乏有力地参考依据,无法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和考核,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制约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教师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四是“三结合”育人网络未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社会育人环境令人堪忧。目前,三结合育人网络中学校、家庭(家长学校)基本上都能够发挥作用,但是社会育人环境状况令人堪忧。中央8号文件和教育部《实施意见》中,对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提出了非常详尽的要求,但是却未能对社会其他机构或群体提出明确可具操作性的要求和相应的督查措施,仅仅依靠教育部门和学校难以协调并且实现社会育人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