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孕妇接受口腔护理培训率:农村达到50%,城市达到80%。
(二)5岁儿童乳牙无龋率:农村达到35%,城市达到50%。6岁以下儿童家庭口腔护理率:农村达到50%,城市达到90%。12岁儿童恒牙龋均:达到1.1以下。
(三)中小学生口腔保健知晓率:农村达到80%,城市达到90%。有效刷牙率:农村达到70%,城市达到90%。含氟牙膏使用率:农村达到80%,城市达到90%。龋失补充填比率:农村达到20%,城市达到40%。
(四)15岁青少年牙周健康人数百分比:农村达到35%,城市达到55%。
(五)35-44岁成人3个区段以上牙周健康人数百分率:农村达到15%,城市达到30%。
(六)65岁及65岁以上老人保持20颗功能牙的人数百分率:农村达到60%,城市达到80%。
四、防治策略和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牙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牙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并将牙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将口腔卫生保健纳入卫生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之中,加强组织协调,制定规划,完善网络,加大经费投入,落实人群防治措施,保证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各市要充实和加强牙病防治指导组,并充分发挥其对口腔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政策协调作用,各县(市、区)均应建立牙病防治指导组,建立与完善以社区为基础的口腔保健网络,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新闻、企业界的支持与合作,探索多种形式的口腔保健模式,创造一个有益于全民口腔健康的社会环境。
(二)因地制宜地推行口腔卫生保健服务
1.城市以社区为基础,发展口腔保健服务。建立和完善社区口腔卫生保健防治网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口腔健康教育为先导,在社区推广科学、安全、有效的牙病防治适宜技术,开展全人群和目标人众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每年举办两次社区牙防专业人员培训班,培训社区牙防人员及相关的专业人员。为不同需求的社区人群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优质口腔保健服务。
2.农村地区将口腔卫生保健服务纳入初级卫生保健,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健全农村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网络,苏南地区县(市)80%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应设有口腔科,苏中和苏北地区县(市)30%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要设有口腔科,并积极开展常见牙病的防治工作。要以县牙防技术指导中心(县医院口腔科或县级牙病防治所)为培训基地,每年举办两次县、乡口腔专业人员培训班,提高农村牙防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