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下发《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的通知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
  2.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三)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1. 抗菌药物的选择
  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根据各种手术发生SSI的常见病原菌(表2-3)、手术切口类别、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尽可能避免多药联合使用。通常选择头孢菌素,以第一、二代头孢为主,个别情况下可选用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避免选用超广谱抗菌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具体药物的选择可参考表2-3。
  2. 给药方法
  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
  (四)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注意事项
  1. 必须重视无菌技术,不能期望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替代严格的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患者营养支持、环境消毒等。
  2. 严格控制术前预防用药:术前预防用药原则上仅适用于术前有感染病灶的手术病人及结直肠术前肠道准备。术前肠道准备应选择口服吸收少、肠道内药物浓度高、受肠内容物影响小、对致病菌及易移位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等有较强杀菌作用,同时对肠道微生态影响较小的药物,如新霉素、红霉素和制霉菌素等。

  表2-1 综合病征的预防用药

综合病征

预防用药指征

昏迷

1.体温>38℃

2.周围血像WBC>12×109/L,N>80%

3.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加(喉头痰鸣)

4.有多器官功能衰竭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6.心肺复苏后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1×109/L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抗体生成障碍

1.与急性传染病有密切接触史。

2.进行导尿、安装人工起搏器、病灶活检等侵入性操作



  表2-2 常见疾病的预防用药

综合病症

预防用药指征

预防用药方法

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并伴有下述一项者:

1、  疑有继发细菌感染

2、  年龄60岁

3、  周围血象WBC>10×109/L,N>80%

针对病原菌选药,以一级青霉素类为佳。

菌尿症

下述病人需留置导尿者:

1、  妊娠期妇女,老年人

2、  中性粒细胞<1×109/L

3、  免疫功能低下者

插导尿管及留置导尿管前半小时各口服阿莫西林1g或呋喃妥因0.1或诺氟沙星0.2,定期尿培养,若出现菌尿尽量拔管并按优势菌药敏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留置导尿者在拔管时追加一次药物。

细菌性心内膜炎

风心病、先心病、人工瓣膜患者伴有下列一项:

1、进行拔牙、扁桃体切除或呼吸道其他手术操作

2、尿路或胃肠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操作

术前静脉用青霉素G 80万~160万U,术后同量q8h×1~2天;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林可霉素0.6或庆大霉素8万U肌注或静滴,术前一次,术后8小时再用一次。

 

真菌感染

1、  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的病人

2、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

大面积烧伤需使用大量广谱抗菌药物者

1、经常观察有无浅表真菌感染(如口腔、会阴部位)

2、定期送咽拭子、尿、大便真菌培养

3、可每1~2周选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或氟康唑预防用药3天

风湿热复发

1、  反复发作链球菌咽炎的青少年

2、  有风湿热病史者

3、  有风湿性心瓣膜病者

长效青霉素120万u肌注,每月一次,持续5年以上(或用至25岁)。

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0.2 bid定期服用。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有密切接触的家属、陪护、医务人员

磺胺类。对磺胺过敏者改用利福平。

输血疟疾

疟疾高发区受血者

输血同时口服氯喹2片(每片含基质0.15g),每天一次,连续2天。

结核病

1、  PPD试验阳转的糖尿病人和未接种卡介苗的婴幼儿。

2、  PPD试验阳转或前后2次比较增大6mm者。

3、  与痰菌阳性病人密切接触的小儿及免疫功能低下的陪护人员。

4、  有结核病史或胸片示有陈旧性结核病灶,因其他疾病需长期应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

雷米封成人0.3/日,小儿10mg/kg/天,疗程6个月。

百日咳

近期有百日咳接触史的7岁以下的儿童

红霉素50mg/kg/天×2周,或克拉霉素7.5mg/kg po bid×3天

霍乱

1、  流行地区或密切接触者

2、  流行期间非典型腹泻

四环素0.25 qid或多西霉素0.1~0.2 bid×3天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

1、  艾滋病病人

2、  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3、  器官或骨髓移植受体

SMZ/TMP 0.96g bid,持续用药(或定期清扫);对磺胺过敏者选用戊烷脒定期清扫。

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

1、  24小时尿量<300ml

2、  血肌酐>442μmol/L(>5mg/dl)

3、  肺水肿、咯血

一级青霉素类,危重期间3~5天。

重型肝炎

1、  肝性脑病

2、  重度腹水

3、  使用激素

1、  定期进行咽部、粪的菌群调查。

消化道局部去污染,可口服新霉素抑制肠道菌群。

新生儿感染的预防

1、  产妇有生殖道B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2、  新生儿室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流行时

3、  有胎膜早破6小时以上,第二产程延长,羊水Ⅱ°以上污染、羊膜炎及出生有羊水吸入、苍白窒息等

4、  产妇生殖道有淋球菌或衣原体感染,其经产道分娩的新生儿。

一级青霉素类×3天

       

衣原体:用0.5%红霉素或1%四环素眼药膏涂眼。

放疗后感染

1、  放疗后中性粒细胞<1×109/L

2、  各个部位有放射性溃疡

1、  消化道去污染

2、  根据优势菌选药,用药5~7天

皮肤感染

1、  大疱性皮肤病有皮肤破损,分泌物增加且需应用激素者。

2、  自身免疫疾病需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60mg/日)者

1、  定期菌群调查

2、  可根据菌群调查结果针对优势菌选药,选用磺胺类(6个月以下婴儿不用)或红霉素口服。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