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稳定粮食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建立健全产粮大县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奖励补助等资金,优先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粮食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产粮大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确保产粮大县得到合理利益补偿,确保种粮农民得到合理经济收益。对单产、总产超过上年水平的市、县,以及高产创建项目示范区完成单产目标的予以奖励,逐步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扶持力度。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改善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全省优质粮食种植面积发展到1亿亩以上。稳定发展棉花、油料、烟叶等大宗经济作物,加快推进食用植物油倍增计划,启动优质棉花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花卉园艺产业,支持洛阳牡丹、开封菊花、鄢陵花木等生产基地扩规模、创品牌。加快发展茶叶、果品等优质特色产业。
(二)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大力发展草食畜禽,重点支持27个肉牛主产县、26个肉羊主产县、45个生猪主产县和黄河滩区绿色奶业带发展。扶持建设一批标准化奶站。重点支持建设一批肉牛、奶牛规模化养殖小区和生猪生态环保养殖场(区)。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养殖场(区)用地为农用地政策。加大畜禽良种工程实施力度,抓好夏南牛、豫南黑猪等新品种的繁育推广。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大幅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财政资金重点向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和农技推广部门倾斜。加快我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粮食核心区建设科技支撑工程”,重点推进优质高产小麦、玉米等优势良种的繁育及产业化。大力开展主要农作物简化栽培、动植物疫病防控、耕地质量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创新。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加强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推进“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支持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技推广一线工作。力争两年内实现县有农技推广中心、乡有服务站,逐步建立村级站点,形成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的网络体系。
(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着重发展大中型、多功能农业机械,推动农机装备结构升级。普及主要粮油作物播种、收获等环节机械化,重点推进玉米、水稻等秋作物生产机械化,加大花生、油菜、红薯等特色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快设施农业、保护性耕作和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农机示范基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完善农用燃油供应保障机制,建立高能耗农机更新报废补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