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装备制造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其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形成一批以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其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打造电气、鞋革、服装、汽摩配、泵阀、印刷包装、专用设备、临港石化八大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指标继续保持国内先进水平,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年均降低5%左右。
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策划咨询、检测检验等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其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年均增速,形成若干个生产性服务集聚区,形成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逐步实现生产企业的服务外包,全面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二、大力实施工业转型升级321行动
紧抓“促新、提优、汰劣”三条主线,突出两大重点,构建一个体系。即:紧抓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先进临港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促新”主线,紧抓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的“提优”主线,紧抓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汰劣”主线;突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进企业整合重组两大重点;加快构建一个布局科学、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一)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着力做大做强汽摩配、船舶、泵阀、电气等行业,发展船舶、阀门等行业配套产品板块,带动形成比较完整的装备制造产业链,全力打造形成若干个装备制造的现代产业集群。强化成套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建设,大力发展专用车、特种车等整车生产,10万吨级以上船舶以及工程船舶、高速客轮、客滚船、液化气船、游艇等船舶生产,核电阀门、高强度耐腐蚀泵阀、大型高温高压的特种专用泵阀生产等。积极发展模具、铸(锻)造、表面处理、紧固件等基础配套产业,实现精密化、模块化、大型化、自动化发展,提高大型配套和高端配套能力。
(二)加快发展先进临港重化工业。依托我市沿海滩涂与岸线资源优势,加速大小门岛、状元岙港区、乐清湾港区、苍南芦浦等四大临港产业基地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形成良好的开发条件。加快发展以石化、能源等为龙头的先进临港重化工业,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节能环保效果好的重大项目,尽快形成临港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三)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实施“135”技术赶超计划和技术创新“4个20”系列项目,每年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创新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企业信息化项目,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能力建设。实施“百项百亿”创新成果产业化工程,切实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提升产业技术水平。重点发展风电装备、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液晶显示、新一代移动通信、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工业经济的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