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赤峰市2005年肉牛产业化经营专项推进实施方案》的通知

  (三)实行标准化管理、科学化饲养
  冷配站点是肉牛产业开发的前沿阵地,规范冷配站点建设,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母牛冷配受胎率,是肉牛产业开发工作中的重点。2004年全市牛冷配站点达到1225处,其中达到“四有”(有10平方米以上的专用固定房舍、有合格的技术人员、有完整的冷配器材、有完善的配种记录档案)标准的站点有735处,占冷配站点总数的60%。各旗县区今年要从规范冷配站的建设管理和提高技术员的技术素质入手,调整站点布局,强化技术服务,使全市“四有”标准的牛冷配站达到1000处以上,占牛冷配站总数的比例达到80%以上,每个冷配站年冷配母牛要达到200头以上,为今后肉牛产业开发的深入开展创造条件。
  各级农牧部门要深入实际切实抓好技术培训和指导,使冷配技术员严格按技术规程进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考核和考试全面推行《家畜改良从业许可证》制度,切实提高业务水平,对合格的技术人员由旗县区业务主管部门颁发《家畜改良从业许可证》,对不合格的技术人员要暂停其进行家畜改良配种工作,以保证牛冷配情期受胎率不低于70%,在配种期不少于100天的前提下,母牛冷配受胎率达到90%以上,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各地要切实抓好幼龄牛的舍饲育肥工作,加强基础母牛与犊牛的饲养管理指导,大力提倡牧繁农育、北繁南育和自繁自育,通过推广青贮、氨化、微贮、短期育肥等实用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加快畜群周转。采取抓大户树典型的方式全面推行肉牛18-24月龄育肥出栏,确保完成年内出栏肉牛48万头,其中模式化育肥出栏20万头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提高全市肉牛产业的经济效益。
  (四)合理调整布局、实行产业化经营
  各地要充分发挥肉牛业是我市主导产业的优势,按照布局合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系列化的要求抓好肉牛产业化经营工作。要合理调整布局建设肉牛养殖及肉牛育肥基地,加强小区、专业村和大户建设,加快肉牛养殖基地的建设步伐。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扶持各地肉牛加工龙头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优质服务。龙头企业也要根据肉牛养殖基地的实际,实行产销衔接,建立和完善龙头加工企业与肉牛养殖户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企业、基地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要使市内现有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年内深加工肉牛达到10万头。年内要重点抓好锦绣大地、东方万旗、福大、红武等肉牛加工龙头企业的屠宰加工工作,为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提供优良的服务。要搞好肉牛生产基地的产业协会、合作组织、经济人队伍建设,使以农牧户为主体的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逐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继续扶持发展壮大农村牧区新兴的肉牛产业协会、合作组织和经济人队伍,使全市肉牛产业协会由原来的20个发展到30个,合作组织由24个发展到30个。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