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深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城镇化发展。围绕构建以“郑汴新区”为核心增长极、以郑汴一体化区域为核心层、以中原城市群其他7市为紧密层、以周边9个省辖市为辐射层的“一极两圈三层”的现代城镇体系,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进一步拉动内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动力。强力推进“郑汴新区”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形成发展合力;按照复合城市理念,统筹编制“大郑东新区”和“汴西新区”总体规划,制定产业集聚区和基础设施专项详细规划;把涉及“大郑东新区”的石武客运专线等5个铁路、京港澳高速郑漯段拓宽改造等4个公路、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等2个物流、海马(郑州)15万辆轿车等3个战略支撑产业、郑州机场7个改扩建工程等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推进。以城际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纽带,加快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交通圈”。全面启动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与互补,逐步实现现有九市与周边9个省辖市发展融合。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在抓好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引导产业集聚区根据比较优势,科学确定产业定位,加快集聚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吸引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功能定位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提升对城市产业、人口、环境的承载能力。围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开工建设郑州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争取开工二号线,启动洛阳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南阳、信阳、周口沙北等10个省辖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焦作、鹤壁等8个省辖市污水处理厂脱氮去磷升级改造和濮阳、济源、三门峡等10个中水回用、50个县级垃圾处理场无害化处理系统项目,启动垃圾焚烧发电和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试点。加快县城供水设施建设和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开工建设40个城市(县级)和20个重点镇供水、9个供热和12个燃气管网等工程,启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受水城市配套供水工程。加快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改造,建成漯河等6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建成省危废处置中心,开工建设许昌、驻马店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推广7个城乡一体化试点经验,加快全省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安排县域经济发展奖补资金,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速。
(七)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强化目标责任制,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量化考核。加快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重大节能工程,推进安阳钢铁高炉系统节能改造、神火铝业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力诺太阳能集团濮阳公司窑炉改造等180个节能重点项目建设。以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再生资源高效加工利用、零排放和再制造为重点,加快建设豫光金铅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三门峡天元铝业年产10万吨再生铝等项目,争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5%。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从源头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加强有色、建材、化工等八大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推广绿色照明工程,形成年节电2亿千瓦时能力。加强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和政府机构节能。巩固和扩大“禁实”成果,推动新型墙材生产企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加强企业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深入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强化城乡污染治理设施和减排工程运行监督,确保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全面稳定达标运营,燃煤电厂脱硫设施投运率达到95%以上。率先在郑州市全部拆除集中供热区域以内的燃煤供热小锅炉。加强局部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的综合整治。实施60个工业点源污染深度治理项目,减排化学需氧量1.8万吨。实施5市6地堆存铬渣治理。对冶金等行业58家企业进行脱硫治理,对造纸、制药等行业280家企业实施废水深度治理,完成36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治理。支持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控系统平台建设,争取上半年完成全省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自动监控设备更新改造。推广水环境生态补偿制度,搞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全面推行绿色信贷,开展绿色保险试点。加快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编制实施重点行业和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方案,重点建设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试点企业和循环农业示范区。加快林业生态省建设,完成造林面积638万亩。创建60个环境优美小城镇和300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完成1万个村(镇)绿化工程。
(八)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在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增强市场主体的创造性和自身活力,以改革保发展、保稳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省直厅局所属企业脱钩改制任务,推进省管企业辅业全面与主业实现分离,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战略重组,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根据国家确定的投资核准目录,缩小投资审批范围,凡国家没有明令禁止核准权下移且下移后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项目核准权下放到省辖市;将备案类项目备案权下放到县级政府。抓住有利时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重点做好成品油税费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相关工作,适时理顺煤电、天然气价格,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推进水价改革,促进水资源节约使用,提高排污、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环保收费标准,扩大征收范围,改进征收方式。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抓好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推进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扩大村镇银行试点,改善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矿产资源整合、收入分配等领域改革。针对当前外部需求受国际经济影响急剧收缩的形势,加快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扩大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政策,扩大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扩大紧缺资源、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资源勘查开发基地、生产加工基地和营销网络。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骨干优势企业、重大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实施一批10亿元以上的重大引资项目,重点做好国内外500强和行业前50强企业的引进工作。鼓励与沿海发达地区建立产业转移联盟,利用飞地政策设立产业转移承接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式和链式转入。制定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依托产业集聚区,推出一批特色项目,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豫创新、创业,带动和促进本地产业升级。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