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秋粮农机化工程五年发展规划的通知
(濮政办〔2009〕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市农机局制定的《濮阳市秋粮农机化工程五年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一月十四日
濮阳市秋粮农机化工程五年发展规划
(2009年-2013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濮阳市秋粮农机化工程五年发展规划》。
一、加快秋粮生产机械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我市秋粮生产现状及制约因素
玉米、水稻是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据统计,2008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139.7万亩,玉米总产量62.3万吨,玉米平均亩产446公斤;水稻种植面积65万亩,水稻总产量30万吨,水稻平均亩产467公斤;都是平均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截止2008年底,全市农机固定资产总值18.3亿元,亩均494元,农机总动力393万千瓦,亩均1.06千瓦,各种农用拖拉机0.05
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620台,万亩拥有拖拉机272台,耕种收机械化水平69%。全市拥有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119台,玉米播种机3074台(其中大型34台),玉米机播面积30万亩,机械化水平22%,玉米机收面积6.1万亩,机械化水平4.5%;水稻插秧机25台(其中步进式21台,手动式4台),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获机34台,水稻机插面积0.5万亩,机械化水平不足1%,水稻机收面积1.7万亩,机械化水平2.6%。
从当前秋粮生产机械化的现状看,制约玉米、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一是社会对秋粮生产机械化的认识不足,购买力受到限制,一方面,传统种植习惯有一定惯性,另一方面,受农民购买力的限制,玉米、水稻收获机发展缓慢,一台半喂入式水稻收获机大约在20-25万元,国家补贴后,仍需农民投资15万元以上。二是农机农艺发展不协调,当前,玉米种植方式复杂多样,农艺行距不一致,影响了玉米机播、机收的发展。三是适应秋粮机械化发展需要的新机具研究开发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市场上的玉米收获机和水稻收获机、插秧机在质量和适应性、可靠性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四是机耕道路布局不合理,土地平整度较差,机械维修网络不健全。五是社会化服务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示范演示推广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六是机具操作手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