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级干部的“三培养”机制,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有效解决村级干部源头不足问题。村级后备干部按现职2∶1比例选定,其中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后备人选保持1∶1的比例,年龄一般应在35周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村级后备干部的公开推选工作由乡镇党委组织,采用“三荐两考”(即个人自荐、党员群众联名推荐、组织推荐和乡镇党委组织考试、考察)的办法进行。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落实培养责任,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备用结合,及时把有培养潜力的后备干部安排到村级党组织书记助理、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等岗位或到乡镇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促进他们快速成长。
(二)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全面提升村级干部队伍素质
1、建立分级培训机制。市、县(区)、乡镇三级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认真编制好村级干部中长期培训规划和短期培训方案。市有关职能部门要重点做好对村级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专门培训;县(区)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抓好村级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任期内的集中轮训,重视抓好村级干部的任职培训;其他村级干部的培训,由县(区)组织,以乡镇为主实施培训。
2、坚持学历教育和实践锻炼两手抓。结合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不断提升村级干部的文化层次、创业技能和服务本领。大力实施学历教育,重点抓好45岁以下现任村级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的大专及以上层次学历的教育深造。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年轻村级干部到乡镇、街道机关和先进村挂职锻炼,提高他们把握全局、发展经济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教育培训考核和基础建设。推行“村级干部学习培训登记卡”制度,加强对村级干部学习培训情况的监督考核,并把考核结果记入村级干部个人档案,作为本人年终考核、评先评优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创新培训方式,保证培训效果。大力加强培训基地及师资队伍建设。把村级干部的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三)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有效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1、强化政治激励措施。积极拓宽村级干部参政议政的途径,注重在优秀村级干部中选拔产生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逐步建立从优秀村级干部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的工作机制。市里结合“三级联创”活动,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村级干部评选活动。各县(区)应努力挖掘和培育村级干部的先进典型,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