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配合部门: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局、市广电局)。启动市图书馆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工作,完成哈尔滨电影公司转企改制工作;推进5个文艺院团改革,组建统一的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
36、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牵头部门:市信访局;配合部门:市直各部门,各区、县市)。坚持抓信访促稳定保和谐,采取领导包案、目标管理、跟踪督办等方式,认真研究政策措施,明确标准,明确时限,重点解决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和土地权属争议三个方面41个突出信访问题,确保社会稳定。
37、大力推进“平安哈尔滨”建设(牵头部门:市委政法委;配合部门: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人防实施建制化、网格化,物防实施封闭小区等“五小”工程,普及城区电子眼、农村“气死贼”。全市100%新建小区实现全封闭,80%以上的老式住宅小区实现全封闭或半封闭。全市重点单位、要害部位监控设施安装率达100%,居民小区安装率达90%以上,区、县(市)公安分局全部建立监控中心,50%以上的城区派出所和30%以上的乡镇派出所建立监控室。强化社会管理,加强特殊人群管控,完善“以证管人、以屋管人、以业控人”制度措施。调整打击刑事犯罪重点,开展专项战役,重拳打击以黑恶势力为主的有组织犯罪、以“两抢一盗”为主的多发性侵财犯罪、以命案为主的恶性暴力犯罪。依法妥善处理因经济纠纷引发的暴力讨债、绑架、哄抢等“民转刑”案件,提高打击犯罪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8、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牵头部门:市安全办;配合部门:市公安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建委、哈电业局、市人防办、市广电局,各区、县市)。对重点部门、要害部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和道路交通、高危行业等要害部位的安全责任落实机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重大节庆期间不间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确保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和人群密集场所的公共安全。
(三)切实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强化理论武装、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8个项目,深入进行整改。
39、着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配合部门:市委党校)。全面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抓好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干部培训理念模式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加强规范化管理,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质量,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继续推进思想大解放,不断理清新思路,推出新措施,展示新作为。
40、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配合部门:市委办公厅)。大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促进和谐的能力、选人用人的能力和廉洁自律的能力,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自觉坚持科学发展、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在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实践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规范议事规则,完善决策程序,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的良好风气,在全市上下形成干事创业、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41、着力形成选人用人科学机制(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按照“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要求,切实把那些政治品德好、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强、人民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着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注意在重大考验、处理突发事件、完成重大任务、解决复杂矛盾中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注意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表现。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坚持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继续推进差额选拔和公开选拔。积极推进干部交流,进一步完善调整不胜任干部的办法,落实干部辞职、辞退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的监督,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立干部提名、举荐、考核、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严肃追究违规用人和用人失察失误。高度重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少、非”干部和专业干部,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