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就业(牵头部门:市劳动保障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农委、市总工会、哈尔滨银行,各区、县市)。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困难群体就业安置,由政府出资再购买3500个公益岗位,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开发农民工就业岗位,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指导和扶持,建立农民工就业援助服务中心,转移农村劳动力104万人。
27、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牵头部门:市教育局;配合部门:市劳动保障局)。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学校和专业,实现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发展目标。全面开展城乡职业教育对接工作,引导城区中职学校与县(市)职教中心签订对接协议。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市轻工业学校、哈尔滨技师学院及市级综合实训基地建设。
28、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牵头部门:市劳动保障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地税局、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哈尔滨银行、邮储银行哈尔滨分行、工商银行哈尔滨分行、市教育局)。扩大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范围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支付范围,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工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机制,把按病种救助转变为住院救助,扩大医疗救助受益面。提高城市低保大学生入学救助标准,扩大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范围,实行普惠型的定期定量救助。
29、加强社会福利和优抚项目建设(责任部门:市民政局)。整合社区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社区老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文化生活等服务,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大力倡导社会兴办不同形式的老年福利设施,全年新增加3000张床位。推进农村敬老院整合建设,搞好社会福利院新建工程,启动新建儿童福利院项目,完成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和精神病人托管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大力开展优抚工作,修订出台《哈尔滨市〈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实施办法》,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为重点优抚对象修、建房300户。
30、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工程(责任部门:市房产住宅局)。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扩大廉租住房覆盖面,增加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量,积极研究解决房屋权属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31、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牵头部门:市教育局;配合部门: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市农委、市文化局、市民政局、市扶贫办,各区、县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调整学校布局,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调整城乡医疗机构设置,加强社区卫生机构标准化和社区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增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切实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条件。
32、全力办好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大冬会组委会成员单位)。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积极开展文明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市民素质;加强环境集中整治,创造优质服务环境;强化安保工作,提供可靠安全保障;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战,确保交通畅通无阻。
33、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配合部门:市文化局)。保护现有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合理开发冰雪文化、金源文化、闯关东文化、外侨文化、北方民俗文化等地域历史文化。完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打造动漫与网络游戏、冰雪文化旅游、俄罗斯油画创作、音乐剧创作等四个文化产业基地。
34、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配合部门:市文化局)。完善影剧院、群众文化辅导站、文化展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四大文化服务平台。制订出台群力新区“文化艺术品大市场”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规划,力求将其建成东北地区最大的工艺美术品集散地。搞好7个城区文化馆综合配套建设、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5个村综合文化室的配套建设。提升“合唱艺术歌会”、“好歌大家唱”、“农民文艺汇演”等三大文化品牌活动;提供“群众文化活动”和“影戏剧票”两张免费文化活动绿卡;推行一份城区文化导游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