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牵头部门:市环境综合整治办;配合部门: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城管局、市水务局,各区政府)。加快植树造林和城市绿化步伐,完成15个松花江治污减排项目、4个二氧化硫治理项目,加大烟尘、油烟、异味、粉尘、噪声污染源治理力度。整治改造小区庭院,改造破损巷道,拆除废弃锅炉房、烟囱。完成沿江建筑景观更新改造、夜景亮化。实施建筑节能改造。
18、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在装备制造领域,重点组织实施“三个百万”电站成套装备、大型飞机发动机轴承、双动力全液压轮胎起重机等关键技术攻关。在电子信息领域,重点组织实施高性能湿度传感器、高精度微加工石英晶体传感器、安防LED芯片、航天器大功率保护组件等关键技术研发。在新材料领域,重点组织实施大型复杂镁铝合金铸造、铝钢复合板轧制等特种材料特种加工关键技术攻关。在生物医药领域,大力开展口服胰岛素、抗感染一类新药等创新药物研发和中药有效成份提取分离纯化、细胞规模化培养、药效与安全性评价等一批关键技术的攻关,着力推进抗感染类药物、血液制品等产业化进程。
19、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责任部门:市科技局)。推进常见多发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重点开展重大疾病和常见多发病防治、人口优生、心理卫生与精神疾病干预治疗等研究和应用。加强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的支撑,重点开展刑侦、缉毒、治安及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的研究。以快速检测技术和源头污染防控技术为重点,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技术研究。
20、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责任部门:市科技局)。推进技术研发、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科技企业孵化、技术交易、科技投融资五大平台建设,切实提高创新服务功能。推进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完善运行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
21、加强产学研合作(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完善市校合作机制,加强与哈工大、东北农大、东北林大、黑大等10所重点大学的合作,开通全市大学、大所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校企资源供需互动。发挥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作用,优先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重大项目。继续完善六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做实做强28个技术联合体,推进重点产品及相关产业整体提升。
22、加强大中型企业知识产权培育(牵头部门:市科技局;配合部门:市知识产权局)。以69家大中型企业知识产权培育为重点,着力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环境建设,做到知识产权机构、人员、制度和经费四落实。2009年全市大中型企业专利增长率达到10%。
23、建设创新人才高地(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教师在哈创新创业,领办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和吸引高校科技人才进驻大学科技园区,支持在哈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在校生创办科技企业。
24、促进国际高端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责任部门:市科技局)。抓好“哈科会”、“韩国周”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推进合作研发和产业化。发挥对俄科技合作专项资金作用,加大对国际高端技术转移转化项目的重点支持。瞄准国家重大技术需求,组织联合攻关,使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高端项目在我市研发并实现集群发展。完善和强化10个国际科技合作中心(基地)功能,扩大辐射能力和领域。
25、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责任部门:市科技局)。坚持“5+3”的立项原则和24小时在线申报,确保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项目在第一时间得到科技经费支持。坚持重大项目顶层设计、公开招标,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坚持“管”“评”分开、“权力分段”、网上运行、第三方评审、随机遴选专家、项目现场验收,确保项目管理公开、公正、公平和高效。
(二)切实解决改善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实施促进就业、发展教育、强化社会保障、加强文化建设等13个项目,进行深入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