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发挥科教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中区。推进科技资源与经济发展融合,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整合科技资源,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改善科技创新条件,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4、发挥区位和地缘优势,打造全省对外开放前导区。充分利用“哈洽会”、“冰洽会”、“哈科会”等平台,积极拓展新兴市场。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和服务贸易,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
(三)努力抓好“十大工程”建设采取载体工程化、工程项目化、项目责任化的方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大力推进“十大工程”建设。
1、抓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落实省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力争到2020年粮食产量达到260亿斤,保持粮食总产量在全省比重不低于四分之一。
2、抓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工程。以城乡规划为先导,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办好县域开发园区为突破口,抓好场县、企县共建试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抓好老工业基地振兴工程。推进工业提档升级。继续壮大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和石化四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2009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户。
4、抓好大项目牵动工程。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国内产业调整的机遇,积极招商引资,争取在民生项目、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等方面得到国家更大支持,实施一批具有牵动作用的大项目。
5、抓好旅游会展工程。实施“双轮驱动,两季繁荣”战略,全力打造“冰城夏都”高品位城市旅游形象,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并办好大型展会和节庆活动,提高会展经济综合效益。
6、抓好民生保障工程。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保的要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7、抓好平安和谐工程。积极做好信访工作。加强社情舆情工作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及时调处各种群体性事件。深化“平安哈尔滨”建设,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8、抓好文明城市建设工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特色品位。
9、抓好科技支撑工程。统筹科技资源,优化结构配置,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打造科技引领优势,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加强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10、抓好文化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四)扎实推进“六个一百项”建设确定2009年为全市项目建设年,实施“六个一百项”建设。对未纳入“六个一百项”的42个市级重点项目,继续按照大项目管理机制组织推进。
1、实施城乡建设项目100个。重点推进地铁一期、三环西江桥、棚户区道路改造、哈西客站、何家沟治理、农村泥草房改造等100个城乡建设项目。
2、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00个。重点推进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天地仁药业新厂建设、中煤龙化煤化工100万吨甲醇、亚泰哈水二期等100个技术改造项目建设。
3、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个。培育、扶持哈尔滨电缆桥架厂、哈尔滨东大机械制造厂、达尔凯悦(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等100个规模以上企业。
4、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00个。重点推进汽车发动机(一期)、新透笼购物广场、甜菜加工等100个招商引资项目建设。
5、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100个。重点推进哈尔滨造林绿化工程、华电集团哈尔滨第三发电厂二期机组脱硫及电除尘改造等100个生态建设和环保项目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