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区、市)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指导省属各委、办、厅、局和地市(州、盟)编制应急预案的依据。
(三)借鉴国内外经验,符合本地实际。认真借鉴国内外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教训,深入研究本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切实提高本地区应急能力;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乡社区管理等社会管理机制。
(四)把建立健全大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作为重点。条件成熟的大城市,可创造条件实施统一接警、统一处警,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先期处置能力和应急反应效率,并发挥大城市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辐射作用。
(五)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狠抓落实。要按照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原则,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专家的意见。要规范编制预案的方法和步骤,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议和批准。
(六)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注重效果、遵守纪律、严格把关的原则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具体要求详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3〕22号)和《关于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04年2月27日印发)。
(七)正确处理日常安全防范、医疗救治、安全生产工作和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内部规章制度(如防火、保密、安全等)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关系。
(八)总体应急预案要定期修订,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每一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都要对总体应急预案或专项应急预案及时进行重新评估,以利改进工作。
(九)应急总体预案名称为《×××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正文前应有总目录,并就预案的整体情况作简要说明。按国务院办公厅统一行文规定的要求打印,并按有关规定标注密级。
附件6: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
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1 总则
11 目的
12 工作原则
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和公众参与等原则。
13 编制依据
14 适用范围
级别限定要明确、针对性要强,可以预见的突发公共事件均应制定预案。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力和义务。
22 组织体系框架描述
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要体现应急联动机制要求,最好附图表说明。
3 预警和预防机制
31 信息监测与报告
确定信息监测方法与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 置的原则,明确影响范围、信息渠道、时限要求、审批程序、监督管理、责任制等。应包括发生在境外、有可能对我国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的信息收集与传报。
32 预警预防行动
明确预警预防方式方法、渠道以及监督检查措施,信息交流与通报,新闻和公众信息发布程序。
33 预警支持系统
预警服务系统要建立相关技术支持平台,做到信息传递及反馈高效、快捷,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要保证资源共享、运转正常、指挥有力。
34 预警级别及发布
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的确认与发布程序等。按照突发公共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建议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四级预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4 应急响应
41 分级响应程序
制定科学的事件等级标准,明确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以及相应级别指挥机构的工作职责和权限。按突发公共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原则上按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突发公共事件的实际级别与预警级别密切相关,但可能有所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阐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通报的组织、顺序、时间要求、主要联络人及备用联络人、应急响应及处置过程等。对于跨国(境)、跨区域、跨部门的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可针对实际情况列举不同措施。要避免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
42 信息共享和处理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应急信息系统。明确常规信息、现场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式、传输渠道和要求,以及信息分析和共享的方式、方法、报送及反馈程序。要求符合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如果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失踪、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或者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有关国家进行通报时,明确通报的程序和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如果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时,需要说明援助形式、内容、时机等,明确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的程序和部门。
43 通讯
明确参与应急活动所有部门的通讯方式,分级联系方式,及备用方案。提供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及事件现场指挥的通讯畅通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