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我区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动物防疫物资储备体系,缺乏疫苗、药品、器械、防护用品、消毒剂等必要的紧急防疫物资储备,应对突发动物疫情处置能力弱。
五是动物防疫信息网络化设施不健全。全区疫情监控测报点少,疫情测报方式和技术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时效性差。
六是畜产品安全检测设施设备不完善,缺乏对畜产品中残留药物快速准确检测和判定的能力,实验室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3.基层动物防疫资金投入不足
防疫经费未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基层防疫机构普遍缺乏开展防疫工作所需的业务费、办公费、交通费等各项支出。中央投资的项目没有安排到乡镇一级,地方投入甚微,乡镇站本身无力更新设施设备。防疫费收取困难。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我区“十一五”期间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是: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按照“整合区级、精干地州级、加强县市级、充实乡镇级、扶持村组级”的原则,深化兽医体制改革,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关键环节,提高对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的综合能力和应对突发重大疫情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升畜产品安全监控能力,形成适合新疆区情的动物防疫体系。
(二)建设原则
1.因地制宜,整合资源
在已建的动物防疫工程项目基础上,对动物防疫设施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达到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资源共享。
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着眼于动物防疫工作的实际,在建设内容、环节、区域布局上,既要注重整体推进,又要区分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把建设的重点放在乡村。
3.实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按照“统一标准,完善功能”的要求,参照国家有关建设标准配置仪器设备,并建设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
(三)建设目标
1.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总的目标是:
——建立起比较完整有效的六大体系: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动物防疫检疫监督体系、动物防疫物资保障体系、动物防疫技术支撑体系、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体系。
——形成适应发展需要的三大能力:重大动物疫病的快速诊断、监测预警、防控和应急反应能力;动物及其产品实施有效监督检疫和应对突发公共兽医卫生事件快速处置的能力;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能力。
——建立起设备齐全、功能完善、手段先进、指挥灵活、反应快捷的动物防疫体系,建立起一支与发展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动物防疫队伍,动物疫病控制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使我区动物防疫工作达到国内先进省区的水平。
2.具体目标是:
——马传染性贫血病达到国家消灭区标准。
——口蹄疫基本达到免疫无疫病区标准。
——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奶牛布病、奶牛结核病达到基本控制区标准。
——计划免疫率、免疫标识佩带率达100%;
——产地检疫率农区达到90%以上,牧区达到70%以上;定点屠宰检疫率达100%。
——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普遍达到国家控制标准。
——在地理位置相对封闭的区域和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免疫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三、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