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优质服务不断深化,工作内涵质量不断提高。“十五”以来,我市积极开展公共型、倡导型、特需型服务,形成“以市所、县站为龙头,乡(镇)中心站为骨干,乡镇服务站为依托,村(居)服务室为基础”的技术服务网络。在全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开展“四优一满意”争创活动,为广大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提供了优良的技术保障,全市已有12个中心站通过省级评审验收。各辖市(区)开展了以避孕节育知情选择为主的优质服务系列工程,同时还承担了国际IP结合项目及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及省科研项目。市药具站免费发放价值400万余元的避孕药具,在公共场所设立安全套自动售套机,推进了防艾工作。根据“大宣传、大联合、大发展、出精品”的工作要求,大力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系列活动、“关爱女孩行动”、青春期教育活动等,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型婚育文化建设。
4.政策推动已成共识,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完善。“十五”期间,劳动、卫生、房管、交通、民政等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都加入了有利于计生工作的内容。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为核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形成,2005年,已有5494人领到奖励扶助金,总金额达306.17万元。2005年,我市着手建立人口和计生公益金,用于对计生困难家庭的扶助,同时注意向女孩家庭倾斜。
此外,我市还引入“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领导战略学习型项目”,通过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素质,为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主要问题
1.稳定低生育水平任务仍然艰巨。我市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但面临较多不稳定的因素。一是城市流入人口将大量增加,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二是大量独生子女已进入婚育年龄,政策内生育率已开始回升。三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婚姻质量已成时尚,离婚再婚等人群要求再生一孩也在增多。
2.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市每年仍有一定数量的缺陷儿出生,全市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长,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损害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利于未来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市大专及以上学历占计生人员总数的10.8 %,高中及以下学历占23.3%,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只占卫技人员的24.3%,城市街道、社区计生干部未能完全配备到位,农村妇女主任工作面广、量大、兼职多、任务重。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