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继续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创建卫生城市和卫生镇村活动,综合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加快农村改厕步伐,把农村改厕与农村城镇化建设、血防工作结合起来,建设一批功能适宜、科学合理、造型新颖、使用方便的改厕示范点,以点促面,推进发展。指导农村二次改水工作,推进区域规模供水,不断提高农村水厂供水卫生与安全。
(二)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针对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和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推动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的公共卫生工作机制,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两大重点,全面提高监测预警、应急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指挥决策等五大能力建设,进一步落实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
高度重视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巩固结核病防治工作成果,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协作配合机制,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质量。开展血吸虫病科学防治,综合治理江滩,加强查灭螺、查治病工作,努力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积极推进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示范区(点)工作,推广干预措施,落实对艾滋病患者的救治与关怀措施,遏制艾滋病、性病发病上升势头。做好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切实降低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努力提高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开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进社区,建立人群死亡报告制度和生命统计制度。抓好碘缺乏病防治干预措施的落实。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和设备配套。依法加强母婴保健服务机构、人员、技术准入管理,规范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助产技术等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强化基本医疗服务,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高度重视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大力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适宜技术、适宜项目、适宜服务,政府举办的二、三级医院保证有相当数量的基本医疗服务病床和设施,并通过建立临床检查结果的互认,降低医疗费用中药占比等综合措施,改变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门诊及住院费用增幅逐年递降2个百分点。同时,着力办好慈济医院、“慈济窗口”,进一步扩大医疗救助范围。
进一步明确政府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责任。政府重点办好市场机制较难发挥作用、主要承担基本医疗任务、代表区域性医疗水平,在医疗服务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的医疗机构。市区重点办好2所三级综合医院、1所三级中医院和1所妇幼保健院、1所传染病医院、精神病院以及急救医疗中心、采供血机构。各县(市)政府重点办好1所综合医院和1所中医院。乡镇政府所在地要办好一所卫生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则上以公办为主。
研究制定基本医疗服务范围和内容,规范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可得性和可及性。
(四)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全面落实社区卫生促进项目
实行卫生资源战略性调整,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积极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通过对现有基层医疗机构的重组、改造和功能转换,整合和挖掘卫生资源,切实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步伐。在城市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区级政府在每个街道或按每3-5万居民办好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根据需要下设一定数量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加强重点乡镇政府所在地卫生院建设,逐步将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卫生院建设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按覆盖人口每3000-5000人设置,积极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体化管理。协调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合理、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供给,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服务,形成社区居民“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