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青少年“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二)构建三大保障平台:政策平台、组织平台和环境平台
  1、青少年政策平台。青少年发展政策是社会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主要有教育政策、财政政策、人事与劳动政策、文化政策、福利保障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1)教育政策。始终将青少年教育放在优先位置,以素质教育和体验教育为核心,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纵向衔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横向联合,市场需求、中介协调、学校(机构)供给有效对接的新机制。重点研究制定促进城乡青少年、特殊困难青少年公平接受教育的公共政策。研究制定改革义务教育投资体系和责任合理分配比例的教育政策。研究制定鼓励各类社会组织、机构、团体、个人参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公共政策。
  (2)财政政策。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逐步扩大对青少年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每年从政府彩票发行的收益中,专项安排一定的比例作为青少年发展公益基金,支持青少年发展的基地、队伍和组织建设。以促进就业、激励创业和鼓励成才为青少年发展重点,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补助,以及降低创业门坎、适当放宽融资限制等组合经济手段,调动青少年自主创业积极性和社会其他经济组织、中介组织与非赢利组织帮助青少年就业创业的主动性。重点研究制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体面就业、激情创业和创新成才的公共财政保障政策和社会多元化投资、捐助激励政策。
  (3)人事、劳动政策。促进充分就业,高度重视青少年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素质拓展,以及青年人才市场与中介组织的培育。全面推行青少年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职业技能竞赛升级制度。促进户籍、人事等管理制度改革,加快青少年人力资源流动、尤其是农村青年人才和海外青年人才流动的法治管理、组织引导和权益保护,为建立扬州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与国际社会交流与合作,合理开发青年人力资源。重点研究制定促进青少年人才要素流动、汇聚和激励政策,贯通大学生就业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分割,共享知识信息和成长机会,统筹青少年人才的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
  (4)文化政策。研究制定青少年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政策和青少年文化基础设施投资鼓励政策,不断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需求。青少年文化阵地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加快青少年教育基地、活动基地、舆论基地、娱乐休闲基地、网络基地规划建设步伐。依托各类文化基地,充分运用历史优秀文化遗产和改革开发生动题材,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全市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对成年青年人优惠开放。鼓励投资机构、创作机构和传媒机构制作、传播青少年题材的优秀作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引导。增加青少年公益广告的播(刊)发时间与频率,严禁利用未成年人制作、刊播商业广告。电视台、电台和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要及时开办青少年频道或栏目。
  (5)福利保障政策。采取公平合理的青少年福利保障政策,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加大区域内反贫困措施,着力消除区域内城乡青少年身份歧视、性别歧视、职业歧视和身体健康歧视,加强对青少年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引导、关怀与救治,体现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公平与公正。在各项福利政策中,始终将青少年身心健康与疾病预防保健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在青少年爱情婚姻、计划生育、性健康、生殖健康、心理健康、艾滋病预防、毒品预防和药品滥用等特殊领域,通过动员全社会专业力量和志愿组织,加强科学指导、人文关怀和志愿服务。重点研究制定对青少年困难群体、残疾群体和特殊群体基本人权保障政策。
  (6)法律法规。加快完善青少年事务地方性法规。将青少年事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化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纳入地方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纳入文明县(市、区)创建指标体系。建立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建立与完善青少年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的专家咨询制、公众听证制、青少年反馈制、两会代表质询制和社会公示制。
  2、青少年组织平台。青少年发展三大领域的推进,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落实和社会参与的青少年事务新平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