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新进班子成员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要将那些观念新、理念新,具有开拓进取精神、敢于突破、敢于率先、敢于跨越,勇于打硬仗、善于解难题、工作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进乡镇党委班子。要注意从县(区)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干出显著成绩的艰苦地方选拔干部;要注意挑选熟悉工业、现代农业、镇村建设、财政金融、法律、科技的同志进乡镇党委班子,不断提高乡镇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
高度重视党政“一把手”的配备。“一把手”人选政治素质要过硬,实际工作经验要丰富,并具有多岗位工作的经历。尤其要重视选拔作风民主、视野开阔、年富力强、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担任乡镇党委书记。政府正职人选,除了要熟悉经济工作以外,特别需要具有大局观念和配合意识,相容性要好。
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充实一批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经济管理型年轻干部进乡镇党委班子。乡镇党委班子要以35岁左右为主体,40岁以下的要占一半以上,每个乡镇党委要有2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其中30岁以下的要有1名。通过换届,每个县(区)要选拔1-2名35岁以下的同志任乡镇党政正职。换届人事安排方案,要优先考虑选拔年轻干部,本地没有合适人选的,要通过交流解决。换届时年满53岁(即1953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原则上不再提名为新一届乡镇两委委员候选人。
切实重视女干部选配。换届后乡镇党政班子中至少要有1名女干部,有条件的地方要争取各有1名女干部,其中乡镇党政正职女干部占同职干部的比例不低于5%。
积极推进干部交流。担任党政主要领导、纪委书记、组织委员的,一般不得在出生地或成长地所在乡镇任职,已任职满一届的,必须交流。要加大县(区)直机关和乡镇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同时,要注意保持班子的相对稳定和工作连续性,换届时交流干部的数量,一般不超过班子成员的1/3。换届后,如无特殊情况,乡镇党委书记至少要在一地干满一届;班子其他成员,在任期内调整交流面不得超过1/3。党代会召开前,各县(区)委要将人事安排总体方案报市委组织部通气。
坚持干部能上能下,下决心调整不称职干部。对那些政治上不坚定,缺乏大局意识、纪律观念差、闹不团结的人;作风飘浮、搞形式主义,对党和国家利益与群众疾苦漠不关心的人;以权谋私、为政不廉的人;拉拉扯扯、搞小圈子、跑官要官的人等,决不能提拔重用,已经是领导班子成员的要坚决调整下来。对那些能力平平、政绩寥寥的人,不能胜任现岗位职责的人,也要进行调整。现任领导班子成员在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超过1/3的、推荐票数不超过半数的,经组织考察确属不称职的,不再提名。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