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离子通道M2阻滞剂 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 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复制,早期应用可能有助于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病情、改善预后,但某些毒株可能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有耐药性。金刚烷胺成人剂量每日100~200mg,儿童每日5mg/kg,分2次口服,疗程5天。肾功能受损者酌减剂量。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副作用。老年患者及孕妇应慎用,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金刚乙胺的毒副作用相对较轻。
5、禽流感病毒的灭活
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稀酸、卤素化合物(漂白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活性。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裸露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
6、个人防护措施
(1)给医疗救治小组人员接种流感疫苗。
(2)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戴防护镜、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
①对洗手的要求:接触确诊禽流感病人和疑似病人前后;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物品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戴防护用品前、脱掉防护用品后;在同一病人身上,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②对手消毒的要求
接触每例确诊禽流感病人和疑似病人之后;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之后;离开隔离病房等污染区域脱掉防护用品后;接触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之后。
7、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
(1)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步骤1: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戴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位。
步骤2:戴帽子,戴帽子时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3:穿防护服。
步骤4:戴上防护眼镜,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5:穿上鞋套或胶鞋。
步骤6:戴上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服袖口外面。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