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农业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节约型农业既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客观要求。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和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的耕作、播种、施肥、施药、灌溉与旱作农业、沼气综合利用、户用高效炉灶、秸秆综合利用等为重点的节约型技术。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栽培菌类和免少耕覆盖还田、留高茬还田技术。
四、以户用沼气建设为载体,带动新农村建设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载体,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途径;既是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生态工程”、“致富工程”。由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打总体战,项目集中实施,资金打捆安排,统一规划,整村推进,实施“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合力打造示范村。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大户推广“猪-沼-果(粮、菜)”等能源生态模式,充分发挥沼气建设在带动农业循环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建立上带养殖业,下促种植业的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五、实施五大培训工程,造就新型农民队伍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要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部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大中专院校、农产品专业技术协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培训主体作用,大力开展以科技知识为主的综合性培训,努力提高新型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政策法律素质,经营管理素质、信息采集应用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通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业远程教育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五大培训工程。以培养生产能手、经营能手、能工巧匠、农村科技人员四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重点,以现有各类农业项目为依托,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力度,深化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
六、建设七大体系,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