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着力扩大龙头企业规模。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的开发建设,大力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2006年全市重点扶持100个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优势龙头企业通过资本、管理、品牌、销售等优势,搞好企业重组并购,整合现有企业,提高企业产业集聚能力,争取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4个,超5亿元的达到4个,超亿元的达到32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5%以上。
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2006年,每个县(市)、贾汪区要改造建设1-2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农产品专业或综合交易市场。淮海蔬菜批发市场和黄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分别要达到10亿元和20亿元。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服务。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
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今年新上项目和投资总量确保分别增长20%以上。要把发展特色经济、推动产业集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实行产业链招商、特色招商、专业招商、定向招商,招引国内外同类企业集聚发展,努力培育县域支柱工业产业,使工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主体。
大力鼓励全民创业。全面落实“六放”方针,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家、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带头创业,引导和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艰苦创业、返乡创业。特别要鼓励和支持乡村干部带头创业,带领群众致富。今年要确保新增私营企业300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6000个,新增注册资本41亿元和1亿元。
加快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吸引更多的工业项目和企业集中建设,提高工业集中率、资产利税率、污染达标排放率、单位能耗产出率和就业率。2006年,各县(市)区90%以上的新上企业和项目要集中到工业园区建设。
积极开展农村工业技术创新。2006年组织实施100项省和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支持农村工业在新产品研发、工业创新、质量品牌、设备改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培育星火龙头企业15家;组织实施国家、省各类农业科技计划项目80项。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