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纳税意识普遍提高,依法及时纳税,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4.依法打击、处理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5.环保法律法规得到切实遵守,生态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环境安全监控和紧急处置机制
健全,违法行为受到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良好。
六是坚持学法用法,做到依法办事
1.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普法教育网络完善有效。“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得到落实,“大普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民主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强化,法律素质不断提高,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通过调解、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纠纷,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落实国家公务员特别是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学法培训制度,推行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实施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把法律知识和执法能力列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
3.积极开展法律进社区、送法下乡活动,90%以上的社区达到“四个一”要求(有一支普法志愿者队伍、有一处法制宣传栏、有一套普法书籍、每季度在市民学校上一堂法制课)。切实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大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
(二)“六个不发生”是:
1.不发生领导班子成员重大违法犯罪案件。
2.不发生因领导决策失误、渎职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
3.不发生因出台与
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文件、规定导致严重侵犯公民利益,在全市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
4.不发生因违法行政引发的在全市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或公民死亡事件。
5.不发生因监管不力导致发生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生命财产安全或者公共财产安全的恶
性事件。
6.不发生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的徇私枉法案件。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法治徐州建设中的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本地本单位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抓好分工落实。基层政权组织要依法加强公共服务职能,严格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基层自治组织要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村(居)务公开、财务公开各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要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责任制,落实政(事)务公开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要把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分解到每个部门、单位,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市将在开展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活动的同时,针对我市实际,全面开展“法治徐州合格镇(街道)”和“法治徐州合格(先进)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丰富法治徐州建设工作载体,不断夯实法治基础,推动法治徐州建设扎实深入进行。
(二)狠抓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两个重点。要按照法治徐州建设的总体目标,把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作为建设“法治江苏合格县(市、区)”的重点,下大力气集中解决当地人民群众对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方面最为关注的突出问题。一要以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法治政府为目标,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行为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并对就业、教育、医疗、环保、安全等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组织开展执法大检查,通过集中整治,着力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二要紧密结合“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以规范为主线,以执法一线、热点岗位、领导干部为重点,通过落实整改措施,强化执法检查,加强制度建设,开展争创“规范执法示范单位”活动,着力解决执法不公正、不规范、不作为、不文明等问题。要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看到法治徐州建设取得的进展,实实在在地享受法治徐州建设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