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和谐六安建议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二、关于优化社会环境问题。市政府针对新形势、新任务,采取新措施,不断优化社会环境。一是以构建社会面巡逻防控网、社会治安管控网和单位内部治安防控网为抓手,落实责任制,推进“平安六安”建设,确保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二是坚持市、县区长信访接待和领导定期下访制度,探索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新机制。2005年,我市先后制发了《六安市党政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工作规则》和《关于市直党政工作部门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市直各部门班子成员接访活动,使各级领导接待信访工作制度化。三是加快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创新。以社会救援和救助为重点,建立健全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权益;规范推进民间组织建设,健全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发挥民间组织的社会参与和社会服务作用;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四是量力而行,逐步建立政府助学、医疗救助基金。2005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六安市实施中小学贫困生助学金制度暂行办法》,启动了社会助学机制,通过市级教育附加预算切块安排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特困家庭学生就学难的问题。在农村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民政局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部署了我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被省政府确定为试点的我市金安、裕安区正在做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关于优化人文环境问题。一是从制度建设入手,推进“三型”机关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培育良好政风。以市政务服务中心为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机关扎实开展好效能建设活动。开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专项督查活动,推动依法行政。组织开展机关工作作风暗访,抓住典型,举一反三,促进服务水平上台阶。二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为契机,加强机关在职公务员培训、考核,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多层次、全方位地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流向我市城乡,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三是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广泛宣传,形成氛围,通过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和文明家庭、争做文明市民的活动,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的文明意识,实现人人都为优化发展环境、构建和谐六安献计出力。
  四、关于优化生态环境问题。青山绿水是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比较优势。市政府将坚持不懈地采取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资源利用工作。一是强力推进生态市建设战略的实施。《六安生态市建设规划》目前已经专家评审,待市有关会议审定后,市政府将认真组织实施。二是突出重点,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五大水库周边水源涵养林建设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确保水源质量。通过加快六安污水管网建设进度,尽快实现城区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和规划六安城区二水厂取水口上移至铁路桥上游,以确保六安城区居民生活用水水质。责成霍山县采取综合措施,尽快解决淠河上游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直流东淠河的问题。三是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纳入全市“十一五”规划,并制定有效措施,保障规划实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政府机构带头节约,开展以节约能源、节约用水、集约用地及资源综合利用为内容的创建节约型社会活动等综合措施,把建设节约型社会逐步推向深入。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