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全面开展文明创建,塑造农村新风貌。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动力,扎实推进“一池四改”(沼气池、改路、改水、改圈、改厕),加快村组道路、河道两旁、村庄周围绿化美化,加快垃圾集中堆放场和垃圾池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全市60%以上的村镇基本实现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扎实开展法制、科技、文化、卫生“四进村”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支持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切实做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加强村镇文化活动中心、村民健身休闲中心和医疗保健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名村。
11、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创建好班子。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以“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载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抓好村级班子建设,选准配强领路人,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要求,健全村民自治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村重要事务决策程序和管理办法,规范村级工作。认真执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党员议事会、村级重大事项报告制、离任审计制、民主评议会等各项制度,真正做到干部村民选、大事村民议、财务村民管。结合“五五”普法,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群众法律意识、诚信意识。
四、主要措施
12、抓好典型示范。实施“抓百村促千村”工程,重点建设100个新农村示范点。在全市筛选100个基础好、品位高、具有特色的村,采取政策倾斜的方式精心打造,创特色,树品牌,努力培植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的“明星”示范点。推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企业援村”制度,对100个示范点,从市县两级选择100个单位进行帮扶,明确100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负责联系,并从市、县(区)、镇(乡)分别抽调1名同志组成驻村指导组,协助村两委抓好示范点建设。积极落实部分企业对口支持示范村建设,力求做到以城带村、以工补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努力探索一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加快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继续坚持扶贫工作责任制和联村帮扶机制,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