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抓百村促千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

  --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村庄内绿化覆盖率超过25%;森林覆盖率山区村达到78%,城郊村达到58%,村域范围内基本无荒山荒坡;村口、水口生态林和古树、名树得到有效保护,逐步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村。
  --有整洁的村容村貌。村庄建设规范有序,河道、塘库及时疏浚,水体清澈;村内垃圾集中堆放处理,村有环卫保洁员;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以上;沼气普及率达到30%以上;人畜分离,环境优良。
  --有文明进步的村风民风。爱国守法,明礼诚信,赡养老人,家庭和睦;不赌博,不搞封建迷信,移风易俗,不破坏生态环境,不违规上访,无政策外生育;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稳定。
  --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建有以村委会为中心,集文化宣传、党员干部学习、图书阅览、远程教育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等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村文化广播室逐步具备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能力,并有一名村干部负责。
  --有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积极组织花会、灯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注重保护、挖掘和传承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
  --有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占全村农业人口的85%以上,大病有补助,贫困有救助。村卫生室设置达标,管理规范;卫生防疫措施落实,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健。
  --有健全的民主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做到“六规范一满意”,每年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不少于4次;村两委班子团结,有较强的战斗力。
  三、建设重点
  4、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培植新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和非均衡发展的原则,切实加强茶业、竹业、蚕桑业、果蔬业、药业和养殖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优化县域产业布局,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华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茶叶增加值达5.4亿元,竹业增加值达2亿元,蚕桑增加值达1.5亿元,果蔬业增加值达3.6亿元,养殖业增加值达9.6亿元,药业增加值达1.2亿元。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切实加大对市县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培育5-10家超亿元的龙头企业,20家超3000万元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底蕴深厚的徽文化资源,把旅游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森林生态旅游和农家乐的发展与旅游景区、景点紧密结合起来,建设一批旅游文化村,使山区在绿起来的基础上,尽快活起来、富起来,成为富民强村的新亮点、新优势。
  5、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培育新农民。按照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要求,以培养产业工人和产业农民为重点,以引导农民双向创业为目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加快推进户籍、教育、就业、社会保险、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体制创新,积极鼓励和支持外出创业有成者回乡创业。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市每年培训农民工3万人,农村“两生”(当年毕业未继续就读的初、高中生)专业技术培训达到95%以上,农村人口向非农转移每年递增5%以上。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造就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