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发展方向:
--完善湿法磷酸生产工艺,提高磷矿转化率,降低磷酸生产成本;开发新型绿色循环硫化燃烧床技术,提高硫铁矿转化率,做优基础原料酸。
--以发展高效磷复肥为主要方向,依托硫磷化工基础及行业技术优势,扩张高效复合肥生产规模,开发农作物、花草等各类专用肥新品种,增强产品竞争力,扩大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
--应用磷石膏、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技术、硫酸烧渣提取稀贵金属技术、硫酸烧渣富集制球团技术、除锈磨料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发展一批静脉产业;
--大力发展余热余压发电、低压蒸汽利用、污水闭路循环等水与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污染排放最小化目标。
3.纺织工业:
依托原料加工,突出后向发展,以服装为突破口,实施名牌战略,提升产业层次。以纺织服装工业园项目为纽带,着力做好配套,以纺织与化工、冶金产业间能量梯级利用、工业污水间耦合利用为原则,形成服装、装饰产品、产业用布为龙头的产品集群,实现纺织业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战略转移。到“十一五”末,累计完成工业投入50亿元,新增销售收入650亿元的规模。
重点发展方向:
--进一步延伸纺-织-染-整-印产品链,广泛应用自动络筒机、新型无梭织机,提高精梳高支纱、无结头纱、无梭布的比重,重点引进与研发先进染整印技术,发展高品质麻类布料;
--加快延伸面料-服装及家纺产品链,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战略合作伙伴,开发麻类服装及家纺产品,加快创名牌产品步伐;
--以麻资源综合利用为切入点,提高麻资源利用率,开发生产麻类汽车内饰材料、麻类装饰材料等新品种,拓展无纺布产品领域。
4.建材工业:
按照控制熟料总量,发展水泥制品,努力开拓新型建材产品领域的发展思路,努力提高规模效益。重点发展与化工、冶金、纺织行业间的相关耦合技术,实施能量梯级利用和物质代谢的循环利用,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到“十一五”末,累计完成工业投入20亿元,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的规模。
重点发展方向:
--按照总量控制、适度集中、关小上大、持续发展的原则,形成新型干法水泥年产2000万吨左右规模;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淘汰小水泥,重点发展水泥制品业。
--拓展新型建材产品领域,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高档涂料、PVC管材、塑料型材、防水材料、磷石膏板等产品,提升产品技术档次,形成建材产品集群。
(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培育三大新兴产业。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技术和人才优势,顺应我国工业化发展趋势,承接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强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大力培育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医药工业三大新兴产业,实施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到“十一五”末,累计完成工业投入30亿元,新增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规模。
1.装备制造业:
--利用传统产业技术、人才优势,发展服务于矿山的潜孔钻机、铲运车、台车等无轨化矿山专用设备;
--利用现有模具技术优势,发展应用于电子行业的集成电路封装压机、自动冲切机、电子成型系统等电子专用设备和塑料型材挤出主机、辅机等型材专用设备;
--利用现有产品优势,发展特种陶瓷过滤机、二氧化硫在线检测设备、脱硫除尘装置、水处理设备、环境测控设备等环保设备;
--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扩大智能交通电子及管理系统整机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