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铜陵市人民政府批转铜陵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快。突出表现在:科技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高于全省乃至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牵动性强的项目不多。缺少牵动性强的项目,特别是缺少支撑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大项目。我市列入全省861项目库的加工项目中,单体投资大多相对较小,牵动性不强。
  四是非公经济整体实力不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个数虽占65%,但缺少较大较强的企业,“专、精、特、新”也明显不足。
  二、“十一五”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我市已处于工业化后期,现代化雏形已渐形成,经济发展的环境总体有利,支撑经济增长的良性要素继续存在,发展的内在活力明显增强,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一)资源制约逐步显现。我市虽是资源型城市,但传统主导产业原料资源紧缺。如:铜工业中的电解铜国内自产原料占总需求量的20%(其中本地自产原料一半),化学工业需要的磷矿等原料主要靠外购,降低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大量矿产资源的开采,已严重破坏了我市生态体系,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工业用地储备量严重不足。我市区域面积小,“十一五”期间,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地矛盾会越来越大,将影响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二)竞争压力日益加大。一方面,“十一五”期间,“入世”过渡期结束,国内外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直接和激烈,国内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工业经济多年快速发展,与我市经济技术差距越来越大,使我市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资金、技术梯度转移难度加大。此外,国际上以设置技术壁垒、实施反倾销诉讼等新形式的贸易保护渐强,对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地方影响较大,特别是对我市纺织服装、电子等行业影响更加明显。
  (三)环境容量空间有限。“十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后,污染排放总量有所增加,环境容量已近饱和,这将严重影响我市铜冶炼、化工、建材等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
  (四)县区经济比较薄弱。2005年,县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占全市的7.6%、1.4%,且龙头工业企业很少,知名品牌不多。
  三、“十一五”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新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优势企业为依托,以项目为抓手,以扩大开放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为着力点,以培育特色经济为突破口,打造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平台,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努力提高经济总量和质量,乘势而上,奋力崛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思路
  围绕一条主线,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六大战略(产业集聚、循环经济、资源控制、非均衡发展、品牌、城乡统筹发展),重点建设4个特色园区(铜加工园、电子材料产业园、纺织服装工业园、循环经济工业园),打造好工业发展平台,延伸产业链提升主导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改造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培育新兴产业,进行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到“十一五”末,初步形成现代制造业体系。
  (三)发展目标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