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建设滨江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横港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区和城山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农业试验园。
  ◆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建设。支持铜陵有色公司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在化工、建材、电子、纺织等行业选择一批重点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重点工业行业和企业节能。鼓励有色、铜化、铜钢、焦化等用电用煤大户,电力、水泥、纺织等行业开展节能降耗。
  ◆节能技术改造。推广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改造大型工矿电机、低效锅炉和水泥窑磨等。
  ◆运输节能。加快淘汰老旧车辆和船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使用节能、清洁燃料的汽车,鼓励节能农业机械推广应用。
  ◆建筑节能。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鼓励使用太阳能;鼓励采用高效照明电器和变频节电技术,实施“绿色照明”工程。
  ◆商业和民用节能。支持节能产品销售,促进高效节能产品研发和推广。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等场所应用高效节能产品,鼓励节能、节水的消费行为。
  ◆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太阳能、风能利用,发展生物质能源。发展沼气和秸秆气化。
  ◆加强能源管理。推行分时用电,对高能耗重点企业实行重点监管。依法加强计量器具的管理,定期检测,促进节能、节水。
  ◆流域治理。玉带河、钟仓河、红星河、顺安河等流域水污染治理。
  ◆粉尘烟气治理。铜陵发电厂老机组脱硫、焦化脱硫、制酸尾气治理和锅炉改造;小水泥关停并转;铜钢搬迁治理等。
  ◆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建成西湖污水处理厂一期、开工建设大通污水处理厂、钟顺污水处理厂、西湖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城市生活污泥处理工程;建成危险废物处置中心。

第六篇 坚持深化改革,提高开放水平

第十八章 深化体制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力争在行政管理体制、产权制度、市场体系等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上取得突破,形成更具活力、更加有利于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行政管理的重点转到制度建设、规划编制、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政策制定以及统筹协调上来。减少对具体经济活动的干预,强化市场主体地位,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保证良好的经济发展秩序。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基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决策程序,采取专家论证、市民听证的办法,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实行责任追究制;加强政策投资项目监管力度,完善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实行“代建制”和项目后评估制;健全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建立以规划为依据,以土地和环保为约束,与金融、财政、税收等密切配合的投资调控体系。
  二、建立统一的现代市场体系
  改革城乡分割的市场管理体制。加快培育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规范发展各类中介组织。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打破市场地区垄断,规范土地、岸线、矿产等重要资源和产权交易行为,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三、全面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推进公司制改革,加速与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和战略性重组,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在竞争性行业中,鼓励国有资本逐步退出控股地位。全面完成国有工业、交通市政、商贸流通、农林等企业的改制重组工作,完成国有集体职工身份置换,解决其它改革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科学界定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对大企业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管理,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到2010年,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根据事权与财权相对称的原则,合理界定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实施县乡财政振兴工程,加大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公共财政,改善财政支出结构。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五、分类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改革
  平稳有序地推进卫生、科研、教育等事业单位改革,建立新型法人治理结构、竞争性劳动人事制度和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实现政事、政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满足公共服务需要、精简高效的现代事业组织体系。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机构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础性、公益性科研机构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推进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实行医药分开,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
│专栏10 重大改革安排                               │
├────────┬───────────────────────────────┤
│  改革领域  │            改 革 任 务            │
├────────┼───────────────────────────────┤
│ 行政管理体制 │健全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               │
│        │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咨询和责任追究制;            │
│        │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                     │
│        │完善行政赔偿制度。                      │
├────────┼───────────────────────────────┤
│  市场体系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
│        │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
│        │进一步推进土地市场建设;                   │
│        │继续完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                  │
│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
│  产权制度  │健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以及企│
│        │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等制度;                  │
│        │完成中小国有企业特别是商贸运输和公用企业改革任务;      │
│        │完成国有企业政策性关破工作;                 │
│        │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分置改革;                  │
│        │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中的比重;               │
│        │建立国有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监管机制。        │
├────────┼───────────────────────────────┤
│  财税体制  │推行公共财政,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         │
│        │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        │
│        │实现增值税转型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            │
├────────┼───────────────────────────────┤
│  社会事业  │制定并实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
├────────┼───────────────────────────────┤
│  农村改革  │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                    │
│        │基本完成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
│        │完成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                  │
│        │完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                    │
│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

第十九章 提高开放水平



  贯彻东向发展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到2010年,进出口总额达21亿美元;五年累计利用内资300亿元,利用外资10亿美元。
  一、实施东向发展战略
  紧紧抓住长三角地区资本外溢和产业转移的趋势,贯彻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在观念、体制、产业、交通等各层面上,实现与长三角的全面对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培育企业家群体为支撑,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促进双向互动发展。加快建设“对接长三角”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变区位优势为发展强势。以长三角为主攻方向,变被动承接辐射为主动出击招商,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使长三角成为重要的产品销售市场、对外投资和引进内资的主攻方向和开拓国际市场的主要平台。
  二、提高“引进来”水平
  坚持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并举,注重引进世界500强、国内行业排头兵和长三角地区优势企业,促进我市优势骨干企业资产战略性重组。坚持引资规模和引资质量并重,不断优化引资结构,更加注重牵引力强、带动性大的重大项目招商,促进相关配套项目跟进,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招商质量和效益。在不断扩大直接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汇率变化趋势,拓展间接利用外资的新领域。认真组织好各类招商活动,改进招商方式。办好青铜文化博览会,形成特色,打造品牌。高度重视引技、引智等工作。健全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引资环境。
  三、加快“走出去”步伐
  支持骨干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对外投资,开发利用国内外铜矿、磷矿、煤矿等资源,实施战略资源控制。鼓励企业赴海外投资办厂,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发展对外劳务输出,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实施有效扩张,提高行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支持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等行业对外合作和交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积极争取跨江发展,与沿江城市共同打造城市群,充分发挥铜陵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努力适应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的新变化,推动贸易方式和市场多元化,巩固和发展传统市场,着重拓展新兴市场。坚持以质取胜,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加快培育外贸进出口企业,大力扶持电子基础材料、纺织服装、建材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着力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加工贸易的增值水平与带动能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进口产品结构,组织好急需的铜矿、化工等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进口。提高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规避外贸风险的能力,加强防范和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反倾销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引导企业快速反应。抓好口岸建设,提高通关通检能力。
  五、加强开发园区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