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我市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低下,已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大力度,建设优美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彻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建设。完成东北东部铁路在桓仁境内路段和溪田线延伸路段建设,结束桓仁县没有铁路的历史。完成本溪站铁路枢纽工程和沈丹二线铁路本溪段建设,解决我市铁路运输瓶颈。
公路建设。打造“一横五纵”为主干、干支相连、辐射全境的区域性快速公路网络。重点完成“本辽辽”高速公路本溪段建设,形成连接沈大、沈山高速公路的环线路,大大缩短我市与大连、北京等城市的距离。完成鹤大高速公路桓仁新开岭至砬门段、桓仁至永陵高速公路老道沟岭至六河段建设,将桓仁县纳入全国高速公路网络之中。完成沈环线高速公路高头岭至高台子段建设,成为连接辽宁中部七城市的重要交通干道。完成小市到碱厂至桓仁一级公路建设,提升我市连接桓仁县的公路等级。继续实施农村公路网建设,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
城区道路网建设。在中心市区建成“四纵三横”的干道框架,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道路网络。建设北地跨线桥、峪溪桥和威宁桥等,促进城市新区开发和疏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
大型能源建设。建设本溪热电联产项目,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冶金工业发展、城市供暖以及环境改善提供保障,填补我市作为工业大市却长期没有大型能源生产企业的空白。在本溪县、桓仁县建设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和风力发电项目,发展可再生洁净能源。
公共设施建设。推进观音阁水库取水工程建设,完成牛心台水源地和水网改扩建工程,从根本上解决水源污染和部分老城区供水难问题。完成新立屯、卧龙、牛心台和南芬等大型集中供热工程,卧龙、牛心台和姚家等混气站,富家、太子河、赫地、兴安、姚家、后湖、绢纺和南部500千伏等变电所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新建大型平战结合人防工程一处,改造人防通信警报系统,建成人防指挥信息系统,推进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建设,全面落实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政策,提高城市的整体防护能力。
2.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重点对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和商贸服务设施等进行规划布局,建设科技馆、博物馆、档案馆、体育馆、游泳馆、广播电视数字传输中心、新区医院、新区学校和新区商业服务中心等,异地迁建辽宁科技学院。
3.建设优美居住环境
完成大峪4#、5#和崔家住宅小区建设,完成姚家住宅区建设。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建设转山、唐家、溪湖、彩屯、彩北和千金等新型居住小区。建设太子河生态景观带和环城森林公园。在城市建成区内新建一批中小型绿地或广场。新建大峪、姚家滨河、高峪、后湖和平顶山天境园等公园。新建姚家奥林匹克广场、青年广场、建设广场和彩屯治沉广场等大型广场。
(五)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使环境质量全面达到国家标准,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中心市区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实现环境质量新突破。
1.治理和控制污染源
取缔城市重大污染源。本钢一铁、二电和特钢等企业按照本钢“十一五规划”进行技术改造,用先进淘汰落后,根除严重污染源。水泥集团新建日产2500吨和5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投产以后,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根除本溪和工源水泥厂两大重点污染源。推进本溪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取缔市区内分散供暖污染源。对一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全面治理,使其达标排放。严把项目审批关,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通过对上述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和控制,从根本上改变城区环境污染状况。
2.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坚持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建立循环经济。在冶金、建材、化工、供热等行业企业,力争实现建立废水、废气、废渣“零排放”。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对建筑垃圾实行综合利用,提高社会可再生资源利用效率。新上供热公司粉煤灰炉渣综合利用及本钢余热综合利用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3.加大环保监控力度
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取缔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关闭“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建成六个大气自动监测站、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和机动车尾气自动检测系统,对重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对建设项目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遵循“环保准入、规划先行”原则,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4.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
完成太子河本溪城市段治理工程,使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转山、高峪、张家和溪湖等城市建成区山洪沟治理基本结束,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加强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保护,保证周边城市饮水安全。推进观音阁水库取水工程建设,解决城市生活用水和企事业单位用水不安全问题。新建北台、小市镇、本溪水洞风景区和温泉寺地区等污水处理厂。
5.加强林业资源保护
推进建设林业强市工程,建成较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保护国家及地方公益林780万亩,实施重点生态造林工程,实现荒山造林30.5万亩。以郊区封山育林为重点,提高封山育林质量,每年新增10万亩。加快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建设,实现中幼林抚育31万亩、低产林改造10万亩。
6.加大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力度
严格实施《本溪市矿产资源规划》,调控矿产资源开发规模,防止过度开采。对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较高,初具规模的矿产企业,继续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益。对效益差、污染重和严重破坏生态的矿产企业,坚决依法予以关闭。依法规范矿山企业的经营行为,坚决打击违法采矿、违法用地行为,把“先保护后发展、发展与保护并重”原则落到实处。搞好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耕地保有量达到104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