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提高企业信息化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进电子商务
扶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水平、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及对关键工艺技术、关键生产设备、关键生产流程和设计研发、资源配置、生产过程、营销管理环节进行信息化改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和高污染行业的改造,推动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
抓好100个信息化推进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重点建设内容为:
(1)工业产品方面:在产品中融入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自身的质量、功能层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研发具有节能、环保、安全性能的新产品。
(2)工业生产方面:在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快速、高效、可靠、精密、低耗、低成本、低污染生产。在煤矿生产中应用信息技术对提高开采率、保障生产安全有重大突破的项目。
(3)企业管理方面:企业在研发、生产、采购、销售、物流、管理、决策等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与综合利用,实现节能、降耗、低成本、低库存、高效率、高效益。
(4)企业联合方面:建设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发展网络制造、虚拟制造、网络营销,使企业在技术和功能上从空间向外延伸,重构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达到企业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和整个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能力,推进产业集聚和产业延伸。
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要加快推进以煤、焦、生铁、钢材等重点能源原材料大宗产品为主的电子商务,扶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产供销一体化电子商务系统、第三方商务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区域和行业现代物流信息化系统等项目。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大型企业信息化为龙头,带动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提供可靠的安全认证服务;加快信任和在线支付支撑体系建设、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和服务系统建设;重点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抓好几个试点,在太原、晋城等基础较好的地区先行起步,集中力量建设我省二至三个覆盖全省放射全国有特色的现代物流基地和电子商务平台。
4.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提高全社会信息化能力
加强实用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增强信息技术在社会公共领域的渗透性,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适应信息时代,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协调发展奠定基础。科技教育。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技术,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继续抓好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普及数字化校园,建设大规模远程可视化教育协同工作系统,发展开放式的网上科普、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特别是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电子音像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开发和制作教学或自学电子出版物。
医药卫生。加快基于互联网的公共医学数据库和大医院信息库建设,实现信息共享,积极发展远程医疗和专家系统,开展方便群众的网上预约、挂号及网上医疗,提高咨询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医药、医疗、卫生、防疫等信息网络体系,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全面推进全省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与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医疗、养老、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的统一管理,提高社会保障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特别要抓好全省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
社区信息化。加强社区信息化的统一规划,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支撑体系,开展社区信息化示范工程,以点带面,为社区建设治安、应急求助、信息服务、物业管理等综合服务平台。
5.推进城市信息化,促进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城市信息化要率先发展,要利用城市集聚优势,加快信息化对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通过信息化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的质量,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完善城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城市对信息产业的“孵化”功能,发挥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