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全方位推进信息化应用
信息化应用要重点抓好产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和城市信息化等,实施全面推进,整体提高。
1.推进优势产业的信息化,促进“两个基地”建设
能源产业。积极研发和推广实用的信息技术,确保能源产业的高效、安全生产,提高以煤焦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产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煤焦企业信息化应用,建立井下与井上、矿区与当地政府、当地政府与省政府之间的网络监测与管理系统,鼓励和引导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开采率,大力推进煤炭安全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电力生产的高度信息化、自动化,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推进电网调度与监控系统建设。
金属材料及其制品工业。继续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在以不锈钢和铝镁合金为主的金属材料及其制品工业,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推进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工厂生产计划执行系统)、PCS(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等的实施进程,实现核心生产流程销产一体化、管控衔接、三流同步(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目标。
装备制造业。进一步推广应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创新产品设计,开发融入信息技术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增加数控机床数量,对旧设备进行数控和显示改造,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稳妥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继续推动制造业信息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注重先进技术的实用性,提高效益和效率。
化工医药产业。加强化学工业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提高化工行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延伸产业链,推进我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加快医药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中医药研究开发水平和检测水平,实现产品生产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提高药品质量;完善和建设医疗卫生网(包括应急系统、远程医疗等)。
材料工业。重点提高新型材料工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借鉴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营变革理念,按照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农业。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推广,重点实施“金农”工程,建设覆盖省市县乡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全省农业环境信息(农业资源和生态、气象、疫情等)、生产信息(市场、生产、质量等)动态监测和科技推广、公共服务的农业综合信息系统。依托农业信息网进行各类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扶持有推广、示范价值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项目。从解决“三农”问题出发,认真抓好信息化扶贫,最大限度地缩小农村和城市信息化环境的差别。
旅游文化和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旅游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用的全省旅游综合服务系统、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等,改善我省旅游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发展信息文化产业,通过国际互联网弘扬晋商文化,提升文化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加强银行、证券、商贸、环保等传统服务领域的信息化,不断开拓信息服务的新领域,发展数字内容业、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
2.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服务能力
实现电子政务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能力和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间要下决心完成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加快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协同办公,增强政府的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要共商共建共管、整合共享提高、从上至下设计、先外后内分步建设。以太原市作为全省试点,先从建设电子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起步,为全省电子政务建设起到示范推进作用。以信息安全为基础,以数据获取和整合为核心,面向决策支持,面向公众服务,构筑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府。从山西实际需要出发,以“整合”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统一、安全的电子政务平台,搭建业务应用支撑平台,逐步实现纵横两个方向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同步构建安全体系、标准体系、运行管理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等保障环境,全面贯彻电子政务"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要以公共服务平台为驱动,推进“金字”系列工程以及财税、金融、外经贸、公检法司安政、党群工作等的政务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