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土地、技术、信息和人才、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促进要素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诫制度。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保护知识产权。建设“信用湖州”,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发展和规范中介组织和各类行业协会,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六)加快建设文化大市
坚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加速人才资源集聚,加快建设科技强市、教育强市、卫生强市和体育强市。
提高文明程度。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全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巩固全市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入贯彻《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扎实推进“四城联创”,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双建设、双整治”活动。加快学习型单位、社区、机关和家庭建设,努力构建学习型城市。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加快文化发展的体制。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精品生产。以基层文化服务阵地、先进文化传播阵地、历史文化展示阵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基础性文化设施。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企业,培育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体育健身业、文体产品制造业、传媒业和文化产品经营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面向企业、社区、村镇和学校,切实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相得益彰,群众文化和专业文化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建设现代城市文化。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对知识与人才的需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基础教育,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适应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多层次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努力把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国家优秀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加快湖州师范学院建设综合性大学的步伐。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积极营造人才创新创业和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努力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造就一大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外向型、复合型和高级技工人才。优化人才资源配置,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积极鼓励人才柔性流动,吸引周边城市乃至国内外的各类优秀人才为我所用。
(七)加快环境生态建设
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培育生态文化,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最适宜居住、创业的生态城市。
提高环境质量。按照“治旧控新,管建并举”的要求,综合整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建立以流域整治为重点、饮用水源保护为核心、废水排放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为主要手段、改善水质为目标的水环境管理体系。强化对大气污染、固体物污染、噪音污染的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着力实施生态市重点项目建设和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生态建设与环镜保护一体化。
加强生态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的重点要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努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积极推动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开展农村娄港整治,切实改善水质。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自然风景和湿地资源的保护,推进高标准平原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