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湖州市委关于制定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适度超前、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线公路、乡村道路、高等级航道、铁路、轻轨和浙北公路客运总站、湖州火车站以及湖州港“七网二站一港”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积极建设县区首位镇到湖州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加快水利、能源、环保、人防、绿化、信息化等公用设施建设,着力形成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邮电、信息网络、垃圾处理、污染治理、环境保护、防洪排涝等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格局。构建防灾、减灾和救灾体系,增强应对各类灾害的能力。

  (四)加快对外开放

  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努力做优外贸、做强外资、做大外经,加快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合作和竞争,提高经济的国际化程度。

  全面接轨上海。以国家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为契机,按照“发展同谋、规划同绘、产业同兴、交通同构”的思路,主动接受上海辐射,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长三角周边城市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使湖州真正成为浙江“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先行区。

  积极有效地利用内外资。把握国际国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趋势,坚持内外并举,着力提高利用内外资的水平和质量。转变招商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实现从粗放招商向集约招商转变。按照产业发展导向,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开展与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合资,大力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加大对市外内资的招商力度,积极引进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强的项目,提升我市的产业层次。

  强化开发区和园区建设。坚持把开发区、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和前沿阵地,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招商、高效率服务,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使其真正成为全市招商引资的最优载体、产业升级的最大平台、企业集聚的最佳区域,成为城市的功能新区,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集约利用土地和延伸产业链为目标,促进开发区与工业园区的科学整合和联合开发,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一般贸易,积极开拓加工贸易,加快发展服务贸易。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名牌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构建国际市场营销体系,形成市场分布合理、产品结构优化、各类主体共同发展的外贸格局。积极建设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引导企业进口能源、原材料和先进技术、关键设备。探索建立贸易壁垒预警和应对机制,增强应对贸易争端、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

  加快“走出去”步伐。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引导企业确立全球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的经营理念和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内外投资和建立营销网络,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力争在境外资源开发、收购兼并、上市融资上取得突破。

  (五)加快各项改革

  按照市场化要求,深入推进政府、企业、市场、社会全方位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为率先崛起提供体制保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围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国有资产整合和重组力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公共事业体制转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管好政府投资,激活民间投资,建立健全投资行为的监管体系。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公共事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投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行政务公开。

  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努力营造民营经济与国有、外资经济平等进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坚持“铺天盖地”和“顶天立地”并重,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大力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推进民营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提升企业规模和素质。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国有、集体、个私、外资等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支持民营企业通过相互参股、收购兼并、外资嫁接等多种途径加速发展。加强和改进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和管理。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